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神奇的曲线》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0课《画线》内容中的一部分,是针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的使用而开展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按照教材的布局,这课内容是认识画图后的起点教学,但本人认为如果把这课当做画图的起点教学,针对刚刚接触电脑的三年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编,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第十八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有趣的画图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涂色工具的使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3.
一、现状计算机画图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画图"程序是在学生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其中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对图形进行合理的编辑、修改。"画图"程序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因此学生普遍十分喜爱,在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图形的编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本)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8课,其内容有两部分:组合蜻蜓和复制粘贴蜻蜓,旨在向学生介绍画图软件,激发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在教材中这是涉及到画图的第二次课,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调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3课的内容,"画图模块"的重要一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画图工具操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学会对操命令的使用。教材通过对一朵花进行"旋转/翻转""拉伸/扭曲"作,改变花朵的方向、形状和大小等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感知  相似文献   

6.
【教材结构】《彩色世界》是江苏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小学上册第13课的内容。它是对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贯穿着以后的整个画图教学。从教材的安排和课文的内容来看,这一课属于画图软件中的基础知识点,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置换前景色和背景色,以及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本课首先以几幅彩图引入课文,接着介绍了置换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接着以彩色房子为例,介绍了"涂色"工具,在读一读中提到"还可以用‘喷枪’‘、刷子’‘、取色’"工具来处理图形的颜色,最后以画几个简单的彩色图形作为练习。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信息时代了,微课教学就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来教学,教师制作视频让学生来自学和探讨。现代教学的重点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来制作不同的微课,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上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微课上学到东西,有所收获。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分层教学还没能很好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与微课有效的相结合,能更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分层学习资源并调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应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分层教学应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制作书签》为例,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课的分层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言堂"的状况,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大幅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数学计算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计算课教学中,促进二者的深度结合。对提高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计算课融合程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  相似文献   

10.
《捉影子》一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给小动物添加影子,让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片处理方法,并创作出一幅小动物“捉影子”游戏的趣味电脑画。  相似文献   

11.
李海军 《孩子天地》2016,(4):182-183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章《画图常用工具的使用》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完第二章《认识画图软件》后的课程,学生已经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已经窗口构成,为本次课打好了基础;学习本课为后续使用画图软件画画做好铺垫,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捉影子》一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给小动物添加影子,让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翻转与旋转”、“拉伸与扭曲”等图片处理方法,并创作出一幅小动物“捉影子”游戏的趣味电脑画。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校园》是从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课的内容改编而来。这节课是在前一课学习了画图的基本操作之后,进一步学习画图中的几个重要工具:曲线、橡皮、放大镜的使用。通过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任务推进,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培养良好的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展开有价值的,多元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讲解重点或者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在《画几何图形》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多边形工具》微课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为例,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教材讲的是Win2000/98自带的画图程序,本课堂讲的是Win7画图程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课也逐渐成为各级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也在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相对较差,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在目前阶段还没有被列入正式的小学生考试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将其视为"副科",在课上专注一些电脑游戏,对于正常的学习内容往往不感兴趣。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探讨了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和方法,完美地融合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去,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我校归纳出整合的"三部曲",即课前整合、课中整合和课后整合,并探索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渠道的有效整合途径。一、课前整合,目标驱动——备课与预习1.电子备课,整合资源我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配置  相似文献   

17.
《画星星》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中LOGO画图单元的内容。星星图形是学生喜爱的形状,但是小学生对于角度的理解、分析能力尚且不足,对用海龟绘画星星角时,旋转多少角度很难判断。过去这样的课单靠教师演绎,或者只教学生背公式计算,学生难明白星星顶角度数的奥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佳。我们在课堂改进中吸纳陶行知先生视"教学做"为一体的思想,并将其与"议论"这个核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主要是面向初—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圾其大概功能。重点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画图,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丰要是面向初一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及其大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在概述微课与翻转课堂理论及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以"驯服‘小老鼠’"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策略,旨在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灵活运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空间突破,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