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志贤 《甘肃教育》2014,(21):121-121
正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演示实验的现象要明显,易于观察,体现直观性,才能让学生看得清楚,识得透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上的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压强"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该实验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下面,我将原实验与改进后的实验分别进行说明。一、课本上原实验及存在的问题1.课本上的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由于静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三节《摩擦力》中新增加一个演示静摩擦力的实验,演示方法如图1所示。尽管该实验非常普及,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在:该实验由于是在平面上演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1页图3.1-3所示的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利用光具盘来演示,因该实验器材搬动不便,且演示效果不佳,故笔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高中课本第一册第136页,利用沙摆装置来演示简谐振动的图像,其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方法都很好,从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像也足以说明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并可知道振动物体的振幅及频率。然而,该实验如果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讲台上演示,则就显示出以下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电阻一节中,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三个演示实验来完成的。原实验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演示时所用镍铬合金丝需教师口头交代,但由于学生并不熟悉这些材料,对它们的了解不多,因而增加了实验的难度;第二,由于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是很大,学生的观察距离又比较远,所以对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学生往往观察不到。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是生物学的典型特征,而在演示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的限定,有必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对实验材料、仪器、设计过程等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直观感受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就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演示实验改进为例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对加深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北师大版)第八章第七节“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一节,由于没有实验,学生很难理解,为此,笔者研制了一台“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演示器,它既能生动地演示飞机(机翼)飞上天的现象,又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反冲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441800)徐新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第7册《反冲》一课,水的反冲和空气的反冲现象演示实验授课前按课本的实验方法做,由于水的流动方向问题和气球内喷出气体产生力的原因,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学生观察或学生未能...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在“薄膜干涉”一节介绍了酒精灯钠焰的肥皂液薄膜干涉的演示实验,但是该实验的可见度较低,且传播界面小.本文特介绍肥皂液薄膜干涉的一种放大演示.  相似文献   

12.
高二物理(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第78页中有两个关于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演示实验:一是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二是用图1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两个演示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要求也很高,可见度较差,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成功的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实验4—1是比较镁和铝与非金属氧气反应的一个重要实验,按书中说明进行实验,很难看到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并放出热量的现象。为了成功地做好该演示实验,我对此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探究、分析和改进,确保了实验的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各位…  相似文献   

14.
向奎  熊卫 《物理教学》2020,(2):37-39
在一次优质课大赛中,3位初中物理老师同课异构,在沪科版教材八年级"认识浮力"课题中进行了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新。作者通过对他们的实验创新的认真辨析与思考,提出了实验创新的3个原则: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实验材料便宜环保、容易操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一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中讲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例如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演示实验就是做该实验 ,但这个实验 10分钟后才会出现现象 ,我们认为不适于课堂演示 ,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课堂演示实验 ,效果要好得多。现介绍如下。1 原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 ,再加入 5mL稀盐酸 ,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此演示实验反应过程需 10分钟 )2 改进后的实验在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6.
以二氧化碳灭烛演示实验的改进为例,分析课堂演示实验改进的科学性问题,提出实验改进的关键是找出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从实验的方法、器材上思维创新,增强课堂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中“两种类型的触电”的教学是该节的教学难点。表现在:没有实验演示器材,教师讲课时不能展示触电情景,学生也不能亲历实验去感受,且危险性大,不安全。因此,笔者设计了模拟人体触电演示器,效果较好。该演示器利用多只发光二极管追逐发光,模拟电流在人体内流动的效果来模拟电流在通过人体时的触电情景,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18.
刘松 《化学教与学》2012,(2):88-89,50
文章主要从优化设计,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改变模式,增强演示实验的可探究性、开发资源,注重演示实验的生活性三方面谈如何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进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在原自感演示实验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晶体二极管并联支路,能有效的演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做好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是落实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成功率比较低,现象、效果不太明显,过程单调以及缺乏科学严谨性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从而使演示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