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波 《新闻实践》2011,(5):10-11
当今时代,信息是可以共享、复制的,观点却是独家的。 观点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观点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海量信息时代里,越来越显示其优势和魅力。快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的简短的广播评论,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其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  相似文献   

3.
赵飞 《新闻世界》2014,(7):52-53
广播新闻现场录音"失真"如新闻失实一样,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也让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更会重挫社会赖以生存的公序良俗。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个性特征说起,从从业者的心态、动机以及场景和手段辩析造成广播现场录音"失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鉴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纸质媒体的强项,广播新闻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本质特征上,广播深度报道与纸质媒介的深度报道没有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广播深度报道类节目要遵循广播的符号规律以及广播听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广播因为其以单一声音为介质,是一种线性传播,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等局限性,听众稍不留神就容易听不懂听不清;广播还具有听觉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听众产生理解偏差。因此,广播一般被认为主要是承担"告知"新闻的功能,优势在于时效性强,收听灵活,广播新闻一般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新闻篇幅过长,就会使人厌倦,产生理解困难。从这些方面来讲,广播似乎只适合做"快餐"而不能做"大餐"。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庄新琼 《报刊之友》2014,(11):112-113
在"大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尤其是地方广播新闻,要如何突破重围,在有限的条件下放大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即在立足本土新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以泉州广播电视台《泉新闻》为例,探讨城市广播轮盘新闻,如何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挖掘自身内部潜力,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格式+个性"的轮盘新闻。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编辑当具备七种意识欧阳荣亮一、审时意识。在听众的新需要面前,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动作要快节奏,迅速发现或发掘素材,以最快的时效播出.从而保证广播新闻始终做到内容"新"、"实"、"深",听众喜闻乐见。编辑对广播新闻节目应经常推陈出新.多搞独家报...  相似文献   

7.
倪孔法 《新闻窗》2014,(6):76-76
一、采用连线报道时政新闻的优越性 (一)连线报道凸显广播的快捷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以及县领导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庄重、规范,特点是求"稳"而不求"快"。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疾速,平面、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媒体争芳斗妍,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广播时政新闻也要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听众,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广播新闻的规律,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因此,广播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就是要取平民视角,做到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9.
佟卉 《大观周刊》2011,(42):40-40
现场连线报道已成为当下广播新闻重要的报道形式。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闻媒体发出自己声音的形式,在我国正越发成为各大媒体的主打栏目,但目前现实的情况是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低下的现状,而归结其原因就是"可看性"、"可听性"、"可读性"不强。本文总结了几点常见的广播评论类节目"可听性"不强的表现: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不痛不痒;画地为牢,闭门造车;不是"近日"就是"日前"。就此提出了提高广播评论类节目可听性的几点做法:定位准确;放下说教姿态;夹叙夹议;巧用音响等。  相似文献   

11.
刘晓博 《军事记者》2014,(12):60-60
考察媒体发展的进程,会发现任何时代"新"的媒体都是融合媒体,且基本上都会将当时已存传统媒体的功能一网打尽。报纸:从手段上看,报纸融合了文字、图片,构成图文并茂;从内容上看,报纸融合了新闻、评论、广告与文学作品。广播:从手段上看,广播融合了文字与声音,构成声情并茂;从内容上看,广播融合了新闻和各类音乐、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余正华 《新闻窗》2011,(4):63-64
一、广播新闻的分类目前,可以见到的对广播新闻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将广播新闻节目的"特有报道形式"分为:一、现场直播,又称实况直播、现场转播。二、记录报道,包括口播新闻,录像录音报道。三、系列报道。四、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邓秀松  粱延  徐曼 《新闻前哨》2010,(10):56-58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特别是7月中下旬湖北活动周期间,湖北省第一套广播频率——湖北省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以下简称"湖北新闻综合广播")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余磊 《声屏世界》2013,(2):27-28
广播新闻节目离不开深刻、精彩的评论,如果没有评论就是一档纯播报性节目。新闻评论不仅为节目增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受众正确、客观地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广播新闻节目的评论中,主持人说什么、怎么说是决定评论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新闻评论"度"的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对广播新闻节目评论"度"的把握,应当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相似文献   

15.
贾娜 《军事记者》2011,(4):27-28
他步伐矫健、语速很快、灰白的短发根根竖起,似乎昭示着在压力和辛劳中从未丧失的斗志。 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担任过编辑、评论员、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节目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之声》副总监、副台长等职务;组织参与了中央电台的多次重大改革,刷新了广播界乃至新闻界的诸多新闻报道记录;获得国家级新闻奖23个,其中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包括其前身中国广播影视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项12个,荣获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  相似文献   

16.
马良 《青年记者》2010,(11):56-57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前不久做客人民网传媒沙龙时,强调报纸要向广播和电视学习。因为广播电视是24小时的连续传播,新闻一旦发生,就可以及时地向听众、观众进行播报;而报纸只能一天出版一期,再好的新闻也只能"明天再说"。尹明华认为,这就是今天广播和电视活得还算不错,而报纸却越来越艰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甄莉 《新闻世界》2010,(7):33-34
随着信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不断加大,从而使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广播媒体做好经济新闻报道,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受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二要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权威性和专业性;三要"因媒制宜",在"快"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时政新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会议新闻、成就报道、政策解读等中规中矩的宏观报道,更因为它们贴着"枯燥"、"单调"、"乏味"、"空洞"的标签而让观众敬而远之。近期,襄阳广播电视台电视时政新闻栏目《襄阳新闻》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春天里》,以其生动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表达方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章炜 《新闻世界》2012,(3):35-36
广播录音报道和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必须要具备"适宜听众听觉"的特点,更高的要求是它还要和听众收听广播新闻节目当时的状态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宜听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广播录音报道的特色才能充分地彰显出来,广播新闻宣传才能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2009年8月对湖州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短期调研,深感对于城市电视台当前的新闻栏目而言,作为两大重镇内容的"时政"与"民生"类新闻,迫切需要进行修整和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