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本来是六年级的,老师把它放到咱们五年级来上,大家有信心学好吗?生:(齐)有!师:那好,首先考考你们的眼力。请观察小黑板上的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小黑板出示6个对称图形,用红线画出了对称轴。)生1:每个图形两边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2.
师:(导入新课后放蒲公英种子的录像,生齐读第一句)你觉得蒲公英种子怎么样呢?生:很美丽。评析:形象引路,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师:是呀,我们的风姑娘也很喜欢它。你看,风姑娘来了。(画风姑娘。)生:(高兴地叫)风姑娘!风姑娘!评析:再次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体现了教师的功力。师:风姑娘来了,蒲公英的种子就怎样了呢?(演示活动灯片。)生1:它飞走了。生2:它离开了亲爱的妈妈。师:课文怎么写的?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生读。)师:微风是怎样的风?生:很小的风。师:微风是怎样吹的呢?现在我请两…  相似文献   

3.
《变色龙》教学实录宁鸿彬班级:初中二年级执教:北京80中宁鸿彬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按常规做练习。生(1):(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师:很好!生(2):(朗诵《咏柳》)师:很好!生(3):(朗诵《黄鹤楼》)师:很好!三位同学朗诵得都不错...  相似文献   

4.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作文课,写作的题目是“老师”。喜欢写这个题目吗?生:(勉强地)喜欢。师:假的。怕我难过,故意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生笑)是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写了多少次老师,写了多少个老师呀!没什么好写的了。——我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眼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还记得吗?生:记得。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还有圆、平行四边形和五边形。师:老师这儿就带来了这些平面图形,不过,它们都藏在这个信封里.你能从中把圆给摸出来吗?(学生甲上台操作,并成功地从中摸出圆,学生乙同样成功完成)师:(从信封里拿出三角形)奇怪.他们摸出的为什么不是这个图形?生:因为这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角。而圆没有角!师:(继续从信封里拿出五边形)那么,会不会摸出这个图形呢?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研究课上,一位老师在二年级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有如下片段: 师:(出示一个三角板)这个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1:有。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页。【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揭示概念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周长》,听说过周长吗?生:听说过。师:你会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吗?(教师静静等待,学生陆陆续续举手)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生1:周长就是一个图形的长度。生2:(指着下图说)周长是这个图形这样一周的长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一年级口语交际 数学实录: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齐)喜欢。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爱看什么节目? 生:我爱看动画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八册第二十七课。 【导入设计】 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兴奋地)喜欢!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万敏 《江西教育》2007,(7):18-1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导入设计】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鸟?(生口答) 师:为了保护小鸟不受风吹雨淋,一(1)班小朋友给它们做好了两个大鸟窝,请你帮小鸟安排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耿巍忠 《考试周刊》2011,(49):96-97
一、课堂呈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画平行线师:请利用手边的材料,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投影展示):生1:我是利用直尺的两条边画的。生2:我是利用数学本上的线画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册) 师:课前同学们交流了长江三峡的一些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三峡?(板书:三峡) 生:我知道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生:我知道三峡很长.有2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16.
教学镜头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呢?生1: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生2: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画画。生3:雨点落在草丛中,在草丛里打滚。生4:雨点落在冰棒上,在冰棒上?师(转向其他学生):雨点能落在冰棒上吗?生齐答:不能!  相似文献   

17.
《粉刷匠》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律动练习。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歌曲是二四拍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很多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师:同学们见过粉刷匠吗?生:见过。师: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生演示)师:粉刷匠刷墙的时候会有“刷”的声音。让我们去做一次粉刷匠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乐乐想跟我们玩“比眼力”的游戏(快闪游戏),一起来猜猜它们的数量吧!(图片略)生:3个皮球!5辆玩具车!9本书!师:接下来难度升级,这里有几根小棒?师:为什么这次没那么容易数?生:太快,太多了,小棒摆放乱。师:那现在仔细数一数,小棒究竟有多少根?  相似文献   

19.
两位教师教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中国的气温》,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以自然景观的差异创设教学情境,然而两节课学生的反应却不同,原因何在?请看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师:谁能描述一下窗外的景观?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师:若是秋天,应该怎样描述呢?生:秋高气爽。师:东北地区冬季的景观又是怎样的?生:白雪皑皑。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观差异呢?生:由于气候的不同。师:组成气候的要素是什么?生:(在师的引导下)气温和降水。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的气候。教学片段二:师:放寒假了,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4~66页。【教学过程】一、情理交融,理解论证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童话开始吧!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图中有3只小兔和6个蘑菇,还有3只小猴。师:(追问)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生:6÷3=2(个)。师:那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生:0÷3=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