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尽管体裁上属于小说,但因为带有作家本人成长的深深印记,作品透着如抒情散文般丰富的情感、浓烈的情绪。那么,贯穿《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呢?人教版的配套教参并没有给出答案或提示。  相似文献   

3.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相似文献   

4.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通过这一篇课文,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可以说出很多看法。如:这是一篇小说的节选。这是一篇表现博大父爱的文章。这是一篇塑造了“爸爸”这个人物形象的文章。这是一篇表现“成长的感受”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出自女作家林海音之手。文章既有对爸爸凄婉含蓄的哀悼,又有对爸爸教养子女的感激缅怀;既有婉约诗意的氛围,又有坚毅朴实的话语。由此,塑造了一个表面很严厉,却充满爱心,爱花又爱子女,更善于鼓励和放手锻炼子女的好父亲。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课文对花的艺术处理。以花开篇,制造悬念文章开篇即写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  相似文献   

7.
王琰 《成才之路》2010,(34):71-71
【设计思想】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第一单元的学习提示中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为此,笔者在设计此篇文章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和体验文章的多重情感,包括父对女的严厉关爱之情,女对父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在这篇文章入选到中学语文教材里后,就成了老师们手中的重点“照顾”对象。老师们往往是将重点放在文章中人物和情感的领悟上。其实,这篇文章的架构也是极其精妙的。也正是由于其精彩的架构,才很好地撑起了文章的内容,才使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仔细研读,至少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绝妙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问过许多学过此文的中学生.他们也道出了同样的感受.认为课文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许多语文教师也把这一主题当作重点来教.亲情意识便成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亲情固然是文章的底色.但文章的深层意蕴却是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这种萌芽、成长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并在“悲凉”话语风格下愈显沉重。  相似文献   

10.
正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就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  相似文献   

11.
李志刚 《学语文》2008,(2):10-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准课文的切入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讲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有个老师用这篇课文讲了一节观摩课,整堂课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冷淡。课后讨论的时候,许多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这种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讲法,怎保不会出现如此局面呢?  相似文献   

12.
田贺书 《河北教育》2005,(22):25-26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课程改革,重点进行了语文课程功能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二是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三是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组织形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进行,同时注意课内外有机的结合。我选择林海音的《爸爸的花落了》这篇小说研究,不仅仅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同时里面的主人公是与现在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学生会有话说。  相似文献   

13.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原书中还有另外四篇小说:《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这五篇小说在内容上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它们通过女孩儿小英子的观察和遭遇,追忆了女作家童年时在北京度过的时光,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笔墨中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反映出有关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对于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再恰切不过的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选编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文章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有现实有回忆,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这与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不开.但初一学生把握这种开合自如的叙述结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将事件排序,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以理解插叙的妙处.  相似文献   

16.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事情多,时间跨度大,头绪纷繁,对人物感情的领悟、体会更是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回顾自己的童年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全文的基调是如何的?只有深入情境,品读细节,学生才能体会文中深沉、含蓄的情感,略带哀伤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在选文中,作者恰恰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分段作结,显得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前一句,以花喻人,暗示了爱花的爸爸像夹竹桃的垂落,离开了人世。后一句,写自己在爸爸的教育影响下,在思想上已经长大,特别是面对爸爸的去世,表现出“一个小小的大人般的镇定、安静”,不再是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18.
求职信是现代社会中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工作中有机会阅读了几百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且不说求职信的内容是否真实,仅就语言运用而言便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旨在指出求职信语言运用中的一些问题,并着重就求职信的语言艺术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每篇文章,都是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读写结合,需坚持文本的深度解读,内涵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借助语言,显示情感,以促进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因此读写结合的设计,需要教师全面、正确、深人地解读教材,找准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确定读写模仿的微点、读写批注的视点、读写结合解读的源点、读写结合解构文本的落点,展开读写训练点,拓展读写的空间,丰富读写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作者以儿童视角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时代影像.父亲教育子女时“温而厉”的态度、不想长大而又被迫长大的无奈、失去父亲时的痛苦与镇定、岁月缝隙中的幸福等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悲伤而明亮的童年记忆.看似随意自然的文字中蕴藏着叙述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