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7,(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得高分的文章是很难的。考场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有诗意和灵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考场作文语言要出彩,就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而"引诗人文"  相似文献   

2.
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要引用一些古代诗人所描写的同一题材的有关诗句,使文章增色生辉,锦上添花,从而使散文做到“诗文并茂”,引人入胜。这些例子在语文课本中不胜枚举。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开头就引用了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意...  相似文献   

3.
星辰使夜空美丽,诗句使文章精彩;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夜空需要星辰的点缀,文章需要诗词的滋润:——“文”有诗书气自华。《论语》云:“诗,可以兴(丰富想象),可以观(考察风俗),可以群(交流感情),可以怨(抒发义愤)。”正是有了集“兴”、“观”、“群”、“怨”于一体的“诗”,才使得人类文学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日臻完美。既然是诗创造并成就了丰富多采的文学,那么我们不妨引诗人文,以此增添文采。  相似文献   

4.
星辰使夜空美丽,诗句使文章精彩;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夜空需要星辰的点缀,文章需要诗词的滋润:——“文”有诗书气自华。《论语》云:“诗,可以兴(丰富想象),可以观(考察风俗),可以群(交流感情),可以怨(抒发义愤)。”正是有了集“兴”、“观”、“群”、“怨”于一体的“诗”,才使得人类文学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日臻完美。既然是诗创造并成就了丰富多采的文学,那么我们不妨引诗入文,以此增添文采。自读教材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可作为一篇典型的“引诗入文”的课文来研究。一、开头引诗点话题“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  相似文献   

5.
6.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古诗词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也常常失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词的同时,保留诗词的独特韵味呢?受字典词典中“字词互训”的肩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诗解诗的尝试,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意美,  相似文献   

7.
平卫龙 《成才之路》2009,(10):78-78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古诗词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一一对应地应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也常常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词的同时。保留诗词的独特韵味呢?受字典词典中“字词互训”的启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诗解诗的尝试,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意美,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喜欢以数入诗。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柳宗元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都是脍炙人口的以数入诗的佳句。至于陈沆的十“一”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以及无名氏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那简直是诗的数学游戏了。数字虽是干巴巴的,但以数入诗,用得恰当,便情趣横生。以诗入数的现象也很普遍,翻开《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古代算经,定理、法则、算题很多都是诗歌形式。“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就是以诗歌形式表述的有名的孙子定理。“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  相似文献   

9.
诗主创新,在我们中国文艺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创作的历史,亦或批评的历史,都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极优良的传统.早自先秦孟子就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这是就范围极其宽泛的“道”说的,而“诗道”(诗艺)亦必“自得之也”.“自得”就是独创,“新”是独创的灵魂和精髓.西汉《礼记》在“曲礼”上,即提出“毋雷同”的创作主张.(《礼记·曲礼上》)雷同,是千人一面;毋雷同,是千人千面,一人一面.当然,做到此,凭藉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东汉王充则更进一步指出:“饰貌以强类者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腹有诗书气自华,引诗入文文亦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唐诗宋词.应该认真地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可将古诗词分门别类,以备选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入诗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5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  相似文献   

12.
地名入诗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里的这两句诗巧妙地利用了地名的词汇意义,表达出因抗元失败而产生的惶恐、孤独之感。此后,诗句也就随着文天祥的英名而流芳百世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诗歌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陶诗三种鸟意象的意象类型、意象结构及其象征意义。其旨要有五:一是鸟意象是陶渊明全部人生历程形象生动的艺术写照和艺术化身;二是飞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少年乐观的幻想——生命飞舟;三是羁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出仕慨叹的深悲——自我警醒;四是归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归耕欣愉的妙悟——精神家园;五是陶诗鸟意象另辟一境,对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老年大学历史班的学员,大多同时是古代文学班的资深学员,他们尤其爱好古诗词。文史本是一家,许多史学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就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而大量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  相似文献   

15.
16.
<正>设计意图:九年级上下册三个古文单元共安排课内重点诗词十二首,其中不乏大家之作,李白、刘禹锡、苏轼、辛弃疾、范仲淹、文天祥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均在其中。这些诗句不止写法独具特色,且意蕴深刻,或乐观自信、或不屈昂扬、或雄壮豪迈、或慷慨悲壮……,这些诗句及所传达的人物的气节精神有很多被引用到写作中,使语言文采倍增,使读者备受鼓舞,这些资源特别适合被开发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材料。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积累,  相似文献   

17.
洪静云 《文教资料》2007,(23):90-93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蕴涵丰富的象征意味,与其人生转换、自然追求乃至其所处时代的魏晋精神均有关联。鸟之平淡质朴形象有助于陶诗深远意境之生成,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诗以物象为骨”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命题,正如人的鲜活生命存在于骨肉之躯一样,诗的鲜活生命存在于物象之中,情、意、思、志等主体精神自然是诗之灵魂,但倘若离象舍象便是“魂不附体”,情意同物象有着深广的诗之缘,但是物象又不是作为现成的东西进入诗中的,所以“观物取象”,“体物味象”,“陶写物象”成为诗家大半功夫,象人诗中参与诗境构建,所谓“研情,比象,造境”。诗境之美与物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