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形成了自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让学生运用“三步发问阅读法”,以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出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八字常规”,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养成习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每一册中学语文教材都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部分,两部分课文的份量相当,各占50%左右.对于教读课文,教师重视,经验较多,研究也较为深入,教学上较为自如.而对于自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学好,则讨论得较少,探索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3.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但是有时部分教师对例题的作用认识不够,讲例题时以题论题.不能准确把握例题的教学环节.尤其忽视解题后的反思环节.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教学实践证明,例题教学的反思环节.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优良思维品质和个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树 《现代语文》2014,(7):22-24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就现状来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有部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多是为了应试,文言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改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环节的忽视甚至缺失,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对实践环节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形式,如何实施好等诸问题进行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质疑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不断释疑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尽管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后面有指导性的思考题和练习,但学生读起来仍有不少的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自读时质疑。比如,我班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为学》时,就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质疑。有的问:“古人是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困难的?”有的同学提出:  相似文献   

6.
自读课文该如何教,本不是一个问题。自读。自然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适时点拨为辅。这样的安排,按理说,是最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然而。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自读课,要么被当成精读课进行研磨.要么蜻蜒点水般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凡此种种.自然是课程定位不准确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沉浸式教学学生学法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内外大环境做全方位的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存课堂内外都能“沉浸”在祖国纯正的语言氛围与高雅的文学艺术殿堂中,从而身心得到洗礼,让自己的欣赏品位得到提高,最终形成并提升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燕 《教学月刊》2000,(7):71-72
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自读《雷雨》全篇,学生对剧本这一学样式有较明确的了解。2.阅读分析节选部分的人物语言,品评话剧语言的舞台特征。3.引导学生运用局部挖掘、整体把握的方式,鉴赏剧本中性格复杂丰富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涉及到的篇目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共200余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文,顾名思义,讲读课文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课文,重点体现老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另一类是自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前者,老师们的态度显然都很一致:深挖教材;  相似文献   

10.
[教学意图] 本单元5篇文章,全部是反映战争题材的。本篇是自读课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和平。  相似文献   

11.
阅读心理和阅读规律表明:每个学生阅读时都需要经历一段安静的、自我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是学生首次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接受文字信息,进行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能动动笔墨,或圈点词句,或写写阅读体  相似文献   

12.
《出师表》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是课内自读课文,部分文字比较生僻,但文章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从教材背后的习题揣摩编者用意后,我决定“淡化”字词处理,重背诵,重“入情”感悟。由此我确定了“以背促读”法,以“背诵”切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入情景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教学《珍珠鸟》品读赏析的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多角度地领略本文生动优美、自然纯真的语言风格,更深切地体验人与自然由"信赖"所创造出来的美好境界,并学会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我决定采用点评法,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生动有趣、富有情致的语句,圈点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用一两句话作出评价,说说好在什么地方。这种课文词句的赏析练  相似文献   

14.
李莹 《小学语文》2014,(10):38-42
《珍珠鸟》足语义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类的伙伴”,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  相似文献   

15.
刘得本 《现代语文》2006,(12):36-3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人教版《语》第三册第网单元自读课《乡愁》。【思路综述】阅读不只是一个预测期待的过程,而是根据词语的引导,不断揭示、不断创作的过程。《乡愁》是一首海外游子对“母亲”深情而优美的恋歌,言浅意深。对初22.没有什么生活体验的孩子来说,要想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思乡愁绪,理解这种愁绪,并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其鸣,无疑是为解诗意“强说愁”。以朗读,品味诗的结构美、音乐美,尽可能读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以联想、想像,感悟诗的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美,培养学生联想、想像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金坤荣 《青年教师》2006,(10):10-11
一、抓住教学的闪光点进行反思 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它可以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可以是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一个有效问题设计,可以是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巧妙过渡语,可以是对学生回答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可以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一道习题练习,可以是学生思维放飞时的智慧火花等。凡是让教师激发、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珍珠”,都是值得反恩的最好内容。如教学《珍珠鸟》这篇文章时,一位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末尾作者感受的文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遮蔽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读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文学评论.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对文学评论这种体裁接触得不是很多,因为如此,虽然是自读课文,我还是准备在教学中多花一点时间.  相似文献   

18.
小语自读课教学是单元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自读课文应让学生自读、自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配合讲读课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诗三首>,是一组学生自读课文.所编排的三首诗歌的内容、意象比较含蓄、隐晦,有的具有象征意义,有的具有多元化的理解.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鉴于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阅读、抓点理解的方法,即通过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本课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在整体阅读中说出自己阅读这三首诗后的兴趣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就理解上的分歧点,分小组合作探究,从而突出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意图 由于《闺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基础上,学生对戏剧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就未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简要了解作者及《牡丹亭》剧情;个性化阅读,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讨论分析杜丽娘与陈最良冲突的实质;初步理解《牡丹亭》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