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观是教学育人。不以书为纲,而以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的创没为教育资源,老师、学生、教材、经验都是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为目的的事业。具体地说,就是用教育的手段来育人、育爱、育知、育能、育价值、育创造。简言之,就是:教育人、教育爱、教育知、教育能、教育价值、教育创造,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因为教师在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也在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的冲突与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教育探索》2003,2(8):60-62
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的冲突与纷争追根溯源是对科学与人尤其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读,进而使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悖论:总是在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中执其一端。随着科学与人的边界渐趋模糊,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也走向了有机融合,形成了科学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领悟生命呈现的价值,深化生命的本质内涵。近年来,生命教育观的概念广为流传。以语文学科为例,生命教育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倡人文与生命意识的教育价值,重视人性在教育中的培养。本文就生命教育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梁漱溟文化教育观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的化哲学与他的乡村建设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化教育观。以梁漱溟的化教育观来观照今天的农村化与农村教育,对我们重新认识农村化的价值与重新定位农村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将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相混淆的倾向.两种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认知与学生发展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教育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如何较好地使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试验本),我认为,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编教材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一、确立语文教育的大教育观。这里的语文大教育观有别于“大语文教育观”,它是指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即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从生存教育看,学好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因而,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对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实际要求,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7.
消极教育观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很重要、很独特的思想,它对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消极教育观是批判"积极教育"有力的思想武器;消极教育观提醒我们: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消极教育观有助于我们重视感官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消极教育观为我们实施"自然后果"的惩罚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8.
教育观是教育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教育方法思考的理性前提。遗憾的是,教育哲学对教育观的“研究”,一般表现为直接表达个性化的教育观或对已经存在的教育观进行述评,以至人们从教育哲学中除了获得种种关于教育的观点之外,并不能获得关于教育观自身的深刻知识。文章探寻教育观的内在意义,认为教育观是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具体地说,教育观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教育目的观、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教育内容观和教育方式观。  相似文献   

9.
(1)“工具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2)“本体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对于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受教育者即学生的需要,并要围绕学生来组织所有的教育活动。(3)“结合论”教育观。认为“本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改革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五对张力的拉动: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观;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生态伦理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个性发展观。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本价值。从历史发展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沿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演进;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承载者,其心理的复杂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向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价值则在从个体全面发展到民族素质的综合体现上;只有树立起以人为苓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方能真正实现其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性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传统教育观对于学生评价偏重鉴定、考核,表现为重考试结果,轻过程管理,导致作弊现象屡禁不绝。现代教育观则强调反馈、矫正,即评价的调控功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改善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命化教育,立足生命视野,是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本质的过程,是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和深入理解,尊敬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价值体现;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润泽灵魂",是生命化教育追寻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改革仍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人本课程教育观,以生活世界时代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教育观,采用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创新培养观,都对彰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之上,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文主义为价值方向的教育观。这种观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其一是矛盾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二是价值论;按照价值选择中统一性与偏移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以科学主义教育为在点,实现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与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与儿童教育观卜玉华一般说来,在一个处于相对稳定的社会中,社会的文化传统总是与教育大致保持着相互适应的耦合状态。一方面,此社会特有的文化弥漫于整个社会中,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强烈地制约着人们对子女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这种稳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又究竟为了什么?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对教育基本价值的定位,就是一种教育观。教育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和师生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支配着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对教育的理想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观。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才能…  相似文献   

19.
教育观是指对教育这一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大教育观是从空间、时间、内容、功能等方面,相对于传统教育观都有所增殖的一种新型教育观。在空向上,它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即为社会化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空间上的极大扩展;在时间上,它表明是终身教育,或称继续教育,相对于传统的阶段教育在时间上的极大延伸;在内容方面,就是通才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的公民教育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模式,本文尝试归纳了以下几种:(1)义务论的公民教育观;(2)权利论的公民教育观;(3)道德中心论的公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