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紧扣目标以读代讲———“九义”小语教材六年制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教例评析史思之〔教例〕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专注的精神。2 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 ,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紧扣课题 ,初读课文1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快速读文 ,想想什么叫“全神贯注”?怎样才叫“全神贯注”?(不作答)2 齐读课题两遍 ,释题。师介绍罗丹简历。二、再读课文 ,自学字词1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下列词语(新词) :雕塑挚友掀开祝贺杰作诞生打扰情绪喝醉哎哟…  相似文献   

3.
《全神贯注》教案□云南省教委教研室戴佩瑶教学要求: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弄清段与段的联系。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1.学习罗丹全神贯注地衷情于艺术的品格,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专心致志、锲而不舍。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按层次复述罗丹修改女像的过程,体味他做事全神贯注的品质,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听说句子。1.听: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2.说:先指名说,再同座互说。二、复习。1.解释“全神贯注”的意思。2.用“全神贯注”造句。3.引导学生用“全神贯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例: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罗丹修改女像时…  相似文献   

5.
一、本单元还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能按要求背诵课文有关段落。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表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3.在严格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注意段与段的联系”,体会课文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指导学生从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3.培养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进行语言积累。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体会罗丹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3.体会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习作练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读新词1.板书课题。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3.认读字词。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全神贯注》讲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一座女像而忘记了屋里朋友的故事。教学本文一要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二要通过描写罗丹修改女像的语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显而易见,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第二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教学时应紧扣重点、牵动全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全神贯注”这一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荣芹 《山东教育》2003,(10):26-28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失去父亲的悲痛及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3郾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4郾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5.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1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思想感情。2郾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述的。教学准备:1.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2.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课件。3.战争给各国带来灾难的各种图片资料。4.查阅有关国际战争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由当前的国际战争录像资…  相似文献   

10.
〔教例〕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 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懂得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初步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 学会“涛”、“却”、“否”、“私”等字 ;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等词语。   4 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启发谈话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1 )读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领悟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给予人们的深刻教育,理解文意为什么以“丰碑”为题。2.懂得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每位同学的独特感受。学习重点1.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表达中心上起的重要作用,体会详写部分的意思。2.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教具学具1.投影仪、胶片、录音机、磁带。2.印制好学生练习的投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自读全文,抓住感受最深的部分理解。二、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丰碑。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丰碑”一词出于课文哪段。3.学生读书、质疑、自悟:(1)为什…  相似文献   

12.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在全面巩固、提高汉语拼音拼读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四声”练习,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声调。2、掌握29个生字的音、形、义,大部分能运用。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能运用;进行搭配词语的训练;学习使用介词造句。4、结合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照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闰土是个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天真可爱的海边孩子。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豪”“清澈”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4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教学录像片。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试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用“自豪”“清澈”造句。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中的“读读写写”。二、…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以凸显语言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中思,读中悟。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教学难、重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概括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内心,并能复述课文。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与伟大。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抓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感悟英雄形象。过程预设:(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概括文意1.课文写了哪几个神?这五个神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名答)2.出示五个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习“折“”磨”两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旋涡、瓦砾、稀罕”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一只贝特殊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深入体会这只贝忍受痛苦与石子抗争所表现出来的可敬的品质,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矫正字音,重点强调“旋涡、瓦砾、稀罕”…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天真可爱的海边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天真可爱的海边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