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落脚点是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本文从实践层面出发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和方法论 ,对在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展开讨论。制定明确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信息素养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在美国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其实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国内学者从我国实际出发 ,以不同的视角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逐渐形成了目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的角度出发 ,…  相似文献   

2.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从学校及学校教师的层面上来认识课程整合 ,重新审视课程整合背后的理念 ,并就学校层面上的“实然的”课程整合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与时序模式 一、课程现代化的概念   笔者认为,课程现代化的“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概括地说,“课程现代化”是指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使课程的现代性不断增长与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个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过程。   二、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   1.工具层面。即课程的物化形态,主要指教学大纲和教材。   2.制度层面。即有关课程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由国家司法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用以规范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3.价值层面。即有关课程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内涵在不断地扩大、丰富和发展。教育评价的概念从等同于教育测量、测验,扩大到对课程、教学的关注,再到“考评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造成教育评价概念变化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因素,也有微观层面学习理论变化的因素。分析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及原因,对深入理解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俊 《考试周刊》2009,(14):178-179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学者提出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6.
信息道德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提出信息道德概念为重点的概念形成阶段;以明确信息道德教育目标及现状为重点的探索阶段;以信息道德课程与实践体系化为重点的体系构筑阶段;以信息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完善为重点的充实阶段。体现出三大变迁特征:理念层面从“客观禁律”到“主观参与”;路径层面从“零散化”到“体系化”;机制层面从“单科本位”到“协同育人”,构筑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环境影响、师资保障、认知培养等多方面挑战。借鉴日本的经验,反思其不足,我国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需要充实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质量和师资保障机制,营造“家、校、社”一体的信息道德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7.
课程内容是文化的缩影。从文化学的视野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社会信息文化对当今课程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及渗透过程,是信息文化环境下传统课程文化的解构和新课程文化重构的过程。从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日益丰富的社会信息文化环境对学科课程带来的文化影响力,以弥补当前从技术层面认识整合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密集性信息文化的广泛渗透 ,商品经济大众消费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困惑与物质的需求产生了碰撞 ,这个特定时期的必然需求中 ,人们对住宅室内概念的重新认识产生了变化 ,室内设计的课程设置中心思路就是带着现代人商品化概念的形成和室内设计理念的转变 ,超越了旧的生存空间模式 ,去创造一个崭新的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建构澄清课程意识的内涵与意蕴、明确课程意识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起点。课程意识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澄清课程意识的内涵与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探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身复杂的教育生活。一、何为课程意识关于什么是课程意识,专家学者从专业发展层面以及心理学层面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从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上的"课程整合"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课程整合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STEAM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STEAM教育理念强调将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文章从STEAM教育理念概述入手,对STEA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应用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层次及整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信息技术的定位及其与课程的整合程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独立开课、工具性整合和课程改革三个层次。为此,应该从学习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程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创造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知识信息,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目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域和探讨最有效的整合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技术概念入手,回顾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主要有两个阶段,即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并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特点作出展望: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其应用及研究将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从重视技术应用过渡为重视技术的设计与效果检验,逐渐关注技术化环境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教育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化困境在于学生不重视,学习消极,考试应付。其对策是运用心理学家提出的态度转变模型改变原有观念,从传递者的因素即教师因素、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即学生因素、沟通信息的因素、劝导情境的作用四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建立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业已迈入信息时代,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经济的诞生、传统时空观念的改变等方面。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高师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应做相应改革。本文认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做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境和语用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视听说课程语用教学的优势所在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指出显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具体环节包括结合语境输入高质量元语用信息、语境化语用输出以及纠正性反馈。  相似文献   

18.
统计是数据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统计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准确把握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是进行统计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想到用数据,愿意"亲近"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概念学习课教学模式的建构是教育建模在中学生物学中的具体应用。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学科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因此,建构生物学概念学习课教学模式对于生物学教学来说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针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特点,建构概念学习课“直观-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为“观察-启发-探究-归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基础是师范教育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以智为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理念被提上日程,从而对师范教育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基础的教学应从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