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底,江苏省南通市教委组织了一次"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邀请了六县一市的老八所省重点中学老师对外开课,共同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笔者也应邀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并有幸观摩了数十堂示范课.在活动初期,我自感到对新课程理念还算"昭昭",然而在活动中,我却对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感到"昏昏".我与同行在评课交流中争论着,在争论中困惑着,在困惑中思考着,在思考中感悟着,在感悟中我探索着.  相似文献   

2.
2007年底,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邀请了八所省重点中学老师对外开课,共同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笔者应邀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并有幸观摩了数十堂示范课。在活动初期,我自感对新课程理念还算“昭昭”,然而在活动中,我却对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感到“昏昏”。我与同行在评课交流中争论着,在争论中困惑着,在困惑中思考着,在思考中感悟着,在感悟中探索着。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的科学课教学实践与学科教学研究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科学课程实施的意义之大,也感受到科学课程开展的困难之多。回顾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思考。以下我结合本人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的实效,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4.
一、“导学达标”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导学达标”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达标”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体现师导生学的理念.再次,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导学达标”教学,改变师生关系,通过导学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相似文献   

5.
最近,张家港市举行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涉及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等。三堂研讨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设计新颖。我发现这三位教师对教材作了全新的处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在形式上进行了趣味性、生动性的尝试,应该说这几堂课都较成功,但课后深思,又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在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新旧思想的碰撞,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交融,成为时下数学课程改革的最强音.在一线随课堂调研时,我们发现由于对新理念理解的偏差,对新教学方式操作的失衡,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安徽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安庆市怀宁县陈云老师执教的“分桃子”一课,以理性的思考、有效的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设置的学习活动内容,也是新旧教材最为明显的区别。其共同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去发现、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在共享、协作和交流研讨中愉悦地学习,增长知识和技能并健康地成长。一年来我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鲁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化学新课程课堂的“交流·研讨”是有原则和方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将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变成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在对待学生的阅读感悟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何为感悟?“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像和理解得以展开,情感体验得以加深,个性得以发挥,人格得…  相似文献   

10.
沈璇 《考试周刊》2010,(55):133-134
本文从作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一些困惑谈起,以一节新授课9AUnit5Films“Reading”(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安排和课堂教学理念为例,阐述了作者在教学中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十分重视活动化教学,提倡通过课堂活动来让学生感悟,通过感悟来明白道理、提升认识.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感悟是需要通过对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结果的思辨来达到的,只有思辨的过程才是"悟"的过程.思辨活动是超越于一切行为活动之上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正是一堂增量明显、实效性强的品德课区别于一堂活动叠加式的低效品德课所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教与学是一对永远的矛盾,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学”?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许多来自实践的困惑与挑战。最近,我有幸参与了几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它们对我的启发和帮助非常大,下面将我的感悟与同行共享。尴尬之一:缺失主角的教学设计正如服装设计需要量体裁衣一样,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背后必然折射出教师对于学习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对建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感召下,于是就有了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关于“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一种时髦的追求,于是也就有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否就不必进行教学预设或淡化教学预设呢?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诚然,“动态生成”作为一种理性化的追求,对改革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任何一种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和其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显示其先进性和实效性。因此,从目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通过新课程专题学习与教学反思,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重视“五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情景情趣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价值实用化。  相似文献   

15.
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转变.通过近期的摸索与探究,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在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新旧思想的碰撞,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交融,成为时下数学课程改革的最强音.在一线随课堂调研时,我们发现由于对新理念理解的偏差,对新教学方式操作的失衡,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如何让老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把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苦苦思考而不易消解的困惑,以往那种听几场课程专家的生动讲座,看几节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优质课展示”,搞几次课堂教学研讨开放日活动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不够的。为拓宽校长工作思路,本期刊登了一组案例,展示了三个实验区开展“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新鲜做法,以飨校长及教师。  相似文献   

18.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不断演绎着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激情四溢,学生充满活力.热闹过后,细细品味,感到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误区:过分追求教学形式,不但忽视了小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而且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关注”谈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宋颖 《云南教育》2006,(11S):15-16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注人了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将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变成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在对待学生的阅读感悟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0.
应当说,“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度过,一种生命的成长”。为此,在课程改革从试验到全面推广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研职能部门的教科室,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周”等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来感悟课程的改革,走进这场变革。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遇到了过去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也发现了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研讨中新生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采取相应的策略,改变过去的“评课”,使其朝着“研究课”的方向变革。一、从“全面”评价向“指向性”研究转变多年来,大家坐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