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自昭明太子以来对《闲情赋》之种种评价,得出:昭明之说最得其实,苏东坡批评昭明是因误解陶赋之“强生事”;现当代部分人说它思想大胆,敢于反礼教,是拔高其在文学思想史上之地位,是为全集“缩小”眼界之故。另外,本文又通过对昭明在《陶渊明集序》中,高度评价陶渊明其人其文,而《文选》仅录陶作寥寥数篇这一问题进行了考辩,指出:此非如某些学人所说的是昭明之矛盾,而是其采取道德(功用)与文学分殊之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2.
昭明太子于陶渊明作品强调其致“讽谏”之效,而《文选》录文的“底线”是无“有伤风教”。学者或未明这一点而认为两者之异是“自相矛盾”,失之远矣。萧统编纂《文选》时之目的为“娱玩文华”,而后来撰《陶渊明集序》时因忧失“太子之位”才“突然强调起风教”说,未达一间。即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太子采用不同之价值取向所致,而非因作于“不同时间”。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相关文献言,《陶渊明集序》之作时,似仍当以大通丁未年为近是。  相似文献   

3.
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在文化上做了两件影响后世的大事: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和主编《文选》。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反差:即对陶渊明人格的高评与对其诗文的低选。究其原因,其太子身份、个人爱好与时代审美趣味等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三年前曾写过一篇《“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作为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载在《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中。对于“十学士”和《文选》编辑的关系,虽曾提到,但不曾明确地指出他们不能代替昭明太子萧统对于主持编辑《文选》的地位。因此在这一篇论文中,我要补充说明我对于这一事实的看法。仍得从“十学士”谈起。  相似文献   

5.
东坡和陶     
“许浑千首水,杜甫一生愁”,诗人常有他爱写的题材和内容。苏东坡晚年的醉心和陶,在我国文学史上,就是突出一例。陶渊明在今日是被公认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但在历史上,至少在宋代以前,他的诗并不为时人所重。南朝昭明太子就说:“渊明之诗,篇  相似文献   

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历来都被后人所称道。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诗作得好,而且他的人格也成为后人的楷模。真可谓:其诗如其人,其人如其诗。其人格和诗歌的双重楷模使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古今许多文论家对他的诗歌和人格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梁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不仅认为陶的诗“词采精拔,趺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而且感叹其为人“贞杰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于隆,熟能此乎!”苏东坡在谈及所受陶的影响时也说:“吾于渊明,  相似文献   

7.
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传》评价陶渊明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认为“任真”是陶渊明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考查陶渊明的生平,可以看出“任真”是陶渊明的素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是他终生的实践。在他的现存不多的诗文中,就有八处写到“真”的:  相似文献   

8.
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引得洛阳纸贵。其实要论文学价值,当推其五言诗为著。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茂先(张华)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左思的五言诗简直可以说是锦绣满目、字字珠玑。《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皎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据刘孝标注此事,左思所咏《招隐诗》当为其“二首之一”中句“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左诗写及雪景,王徽之是在“夜大雪”“四望皎然”的情况下,触景生情,吟咏起左思《招隐诗》的,可见王徽之对左思的《招隐诗》是十分热爱、体会颇深,因而吟咏成诵的。《梁书·昭明太子传》载:“(昭明太子)性爱山水,于玄囿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从这里不但可以看出,昭明太子对左思的《招隐诗》也是热爱并吟咏成诵  相似文献   

9.
萧统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 《南史·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梁书·武帝纪》:“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其祖顺之。 《南史·梁本纪上》:“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齐高少而款狎。……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历位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皇妣为献皇后。”按四月丙寅,《南史·武帝纪》作闰四月壬寅。  相似文献   

10.
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计9600余字),生前只被人看作为诗“直作农家语”的田舍翁,死后名气却越来越大。从昭明太子萧统为他编集作序以来,历代慕陶、效陶、评陶、和陶者不绝如偻,影响经久不衰,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愈显重要。本文认为,除了人们对他的人品和人格理想的钦慕之外,更直接的原因则是陶渊明归田园后所作的那些平淡隽永之作,建筑起了一个中国古代文人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在其生前,仅以隐士著称,不以文学显达。在他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南朝宋、梁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经历了一个“三级跳”的文学升格运动:从“隐士”到“隐逸诗人”再到“独超众类”、“莫之与京”,为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并且定下了基调,这是陶渊明接受史的开端,唐宋以后的陶渊明研究并未超出其藩篱。  相似文献   

12.
彭琼 《中国德育》2013,(10):31-32
一、我们的定位——以襄阳昭明文化培育新一代"昭明人"我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鄂西北最早的官办学校,位于襄阳城内卉木林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学校拥有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台以及萧楚女执教处等一系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昭明太子萧统:萧统,梁武帝萧衍长子,生于襄阳,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他主持编撰  相似文献   

13.
<正>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公元550年登位,翌年为侯景所杀,年四十九,在帝业方面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他“六岁便属文,……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其写作之勤,著述之富,不唯在历代帝王之中,即使在古往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张溥《汉魏六朝三家集题辞》说:“史言梁简文帝文集一百卷,杂著六百余卷,自古皇家撰论,未有若是其多者。”这样一位才华纵逸的作家,只是因写作了一些以宫闱私情为内容的艳诗,即所谓宫体诗,自古以来一直遭受贬抑,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这样一条法律:“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有一天,因为楚王急着召见太子,太子立刻乘着马车进殿。由于天刚下过大雨,庭院中积水较多,太子的马车一直冲到卯门。一名守卫对他说:“车子不允许到这里,你这样做是违法的,赶快把车退出去。”太子傲慢地说:“大王召见我,车子不准停到这里,那庭院中没有积水我才能退出去!”守卫不客气地说:“法律上有规定,车子不得到达王宫的卯门。也没有规定庭院里积水,车子就可以赶到卯门。快把车子退出去!”太子被守卫问得张口结舌。他傲慢地说:“你管不着!”又驱车直冲。守卫看到太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个快乐的女孩说:“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我们经受着现代化的教育,学会了也习惯了问为什么,总是要为每一个问题寻找出令自己满意的理由,于是我们总皱着眉头在想在问,包括怎样能让自己快乐,也能为别人带来快乐。钱钟书先生说过:人生的刺,就在于此,留恋着不肯走的,偏偏是你不留恋的。而我却说:人生的痛,就在于此,急着要理由的问题,偏偏是那些没有理由的,不是吗?我就是我,范仲淹不是也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言吗?我们整天摇头晃脑地把古人的遗训背得滚瓜烂熟,有几个能真正领悟其中真意呢?我很欣赏陶渊明那种“此中有真意,欲…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中国总集之祖"的梁昭明太子萧统,一直是史学界和文学界关注的对象。历史上,一些地方曾有昭明太子遗迹或因昭明太子而得名的祭祀场所、宗教或世俗建筑,昭明太子甚至成为江西、安徽贵池傩戏祭祀的神灵。一个萧梁时期的东宫太子之所以历时千年仍被后世奉祀,这不仅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文选》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关,也是佛教世俗化、国家、民间等各种力量的推崇与神化的结果。佛教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为吸引信众,将昭明太子吸纳到自己的神学体系中大加推崇;国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而民间则因其"神力"将他奉为地方保护神。  相似文献   

17.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其选文多为“事出於沈思,义归乎翰藻”的经典之作,多姿多彩的比喻更使全书文若春华,语言炉火纯青。建立在类比联想上的比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特征;《文选》比喻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早期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赋》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其大量创作田园诗早于谢灵运;他的散文情趣高妙,神气萧散,自然虚灵,魅力永恒。但在生前声名不显。其文未被《昭明文选》著录,最早评论其诗的是梁朝钟嵘的《诗品》,不过也仅将其列入中品。自齐梁时修《宋书》,沈约著陶渊明本传,归入《隐逸传》,后继之《晋书》、《南史》及萧统史著,“陶传”蜂起,陶渊明诗文始传颂一时,声名日炽,至唐宋时奉为圭臬,如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对陶渊明诗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