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月24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竹厅前人头攒动。近3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胸佩白花,怀着极其崇敬和依恋的心情,列队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22中学特级教师孙维刚送行。在肃穆的吊唁大厅里,摆放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副部长王湛及社会各界人士赠送的花圈和挽联,孙维刚老师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与以往的吊唁仪式不同的是,没有低沉的哀乐,大厅里回旋着动听的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据说,这是孙维刚老师生前最喜爱的,他的家人特意选择这首乐曲,以独特的方式向亲人…  相似文献   

2.
孙维刚的故事 2002年元月20日,北京二十二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因病去世。对孙维刚,相信大多数读者比较熟悉。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孙维刚最令人称  相似文献   

3.
信息博览     
全班55%考上清华北大并不是孙老师最看重的北京22中实验一班的孙之星是传奇老师孙维刚的学生,日前她给《北京青年报》寄去一篇5000字的长文。她说,人们提起孙老师总会因为“全班55%考上清华北大”而说他神奇,可这55%并不是孙老师看重的,他最想做的是把我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人们应该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真正的孙老师。  相似文献   

4.
孙维刚──一代名师北京22中周焕奇孙维刚老师今年57岁了。他于1962年从北京师专数学科毕业分配到22中至今,整整34年.一直担任初高中数学教师并兼班主任工作。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培养厂一批批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优秀毕业生。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耕耘者画廊     
孙万玲,1981年毕业于大理师范学校,曾在鹤庆县云鹤中学从事数学、物理教学五年。1986年调入丽江地区实验学校任小学数学、舞蹈老师。孙老师在19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立足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勤奋耕耘,成为该校数学教学、艺术教育的骨干教师。孙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捕捉教学的新信息,把握数学教学教改的动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她撰写的文章《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刊登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0年第11期上。郑怀云,男,1970年生,1989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校普师专业,1996年毕业于云南教育学院美术专业,现任富民县永定小学美术教…  相似文献   

6.
孙维刚,北京教育界中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然而,这个名字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学生就是他的全部 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数学老师,孙老师成功地完成了3轮持续17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李毅同学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物理博士的第二年就获得全美大学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的第三名,蔡冰冰是当年考初中时被重点中学淘汰下来的学生,她在孙老师班学习6年后考入北京大学,现已获得美国某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在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金牌的闫瑁同学将他的金牌挂在了孙老师的脖子上,  相似文献   

7.
孙维刚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生前曾带过的一个实验班,有55%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在《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一书中,孙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他是个所谓的差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他没有让老师省过心。这不,刚踏入高一的他,因上课多嘴多舌,在火冒三丈的年轻班主任的安排下,坐上了“首席座位”,所谓“首席座位”,就是在第四纽第一桌之前添加的特座。  相似文献   

10.
孔秀芹 《学周刊C版》2010,(8):154-154
孙维刚在《孙维刚老师怎样教数学》书中写道:“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主要讲的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孙老师还举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实例,对笔者很有启发。回想自己的教学,笔者感觉也有几个得意的案例,下面举出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孙维刚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些故事甚至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史上的经典.当笔者在互联网上对"孙维刚"这个名字进行搜索时,数百条信息扑面而来,绝大多数都是对他的去世表示真诚悼念的,其中既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送去花圈的新闻,也有从未与孙维刚谋面的普通网友为他发表的纪念诗作.一个普通教师的去世,竟能引来如此多的人们的滚滚热泪,这本身就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12.
从教25年的史绍国,1974年毕业于丽江地区师范学校,现为华评县荣将中心校小学高级教师。在多年的语又教学中,他的学生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92年,他开始引进"目标教学",开展教改实验,1998年获华坪县科技成果奖。1994年至今,史老师发表教学论文12...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的岗位上北京22中孙维刚有两句话我永远难忘。那是1991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一位老师说:敬师的成绩,都是学生给予的。”另一位老师则说:“对待学生要宽容。”两句话,何等地好啊!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同样的灼见真知。什么是教师的成绩?培养出了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24日,八宝山殡仪馆竹厅外。寒风中,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他们来送别人民教师——孙维刚。孙老师静静地去了,留下42名学生他们还没有毕业。  相似文献   

17.
屈辱     
曾经受过一次羞辱,因此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初二下半年,我们新换了一个体育老师,他刚毕业,姓孙,第一天上课就让我们全班围着操场跑两圈。我习惯性地从排尾走了出来,告诉他我有病不能跑。多年的疾病使我从未跑过一步路,不上体育课,这是我从小学一年级起便独享的“特权”。可是这次我刚一说完,孙老师好像有点意外,冷冷地说:“那也得跑!”我固执地站在那里,不跑。这显然扫了他的面子,毕竟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次课。僵了一会儿,他便没好气地让我回了教室。教室离操场非常近,我能清楚地听见他与同学…  相似文献   

18.
<正>孙双金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如果换作是两年之前读到这样的话,或许我会默默地从心底里不加以认同。"课程",一个曾经多么让人凛然起敬的名词,总觉着它要多庞大就有多庞大,以至于有那么多老师战战兢兢地不敢近其边缘,就算偶尔触碰,也是心有所畏。时至今日,当翻开2015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扉页,读到孙老师所写的这一篇《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时,我给了自己一个不易察  相似文献   

19.
邹旭升 《河北教育》2006,(12):36-37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如他所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现在,以其中第4自然段的教学来欣赏孙老师的情智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学校教导处有一位赵老师,是老毕业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他所带的班级在历年的教学质量评比中总是全县第一,而且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总是遥遥领先。我刚到实验小学工作时,心中总以为,毕业班教师嘛,就是那么回事,无非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软缠硬磨,“泡”出点成绩,赵老师也不会例外。但一次随机听课,使我对赵老师有了新的看法。那节课教学内容是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也曾上过许多次。按常规处理都是上两节课,第一节通读全文,解决生字新词,第二节课来逐段分析、阅读课文。而赵老师却与众不同。他在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