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落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是泰山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纪念建筑,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关滦州起义的史迹和泰山滦州起义纪念碑的由来已不被人所熟悉。本文根据南京历史档案馆和冯玉祥纪念馆珍藏的部分资料,第一次详细纪述了纪念碑的由来和相关的史迹,为泰山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由赵润生、马亮宽两位教授撰写的《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笔者有幸先睹此著作,颇有感慨,累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12年1月的滦州起义,爆发在清廷的京畿地区,又出现在清廷倚为御林军的北洋新军中,给搖搖欲坠的清政府以沉重一击,加速了它的崩溃;而“对于民国之成立,厥有极大之助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对于冯玉祥与滦州起义的关系及其作用,专论至今阙如。有的论著不提及冯玉祥名字,还有的根本否认冯氏参加了这次起义(如凌钺的论文),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试就冯玉祥与滦州起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11年10月,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同时,北方滦州以第二十镇新军为主体发动了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彻底改革实行英国式君主立宪,实施不流血的革命。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发动了武装起义,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力支援了南方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国爱民的“布衣将军”冯玉祥先生 ,曾于 2 0世纪 30年代前期两次隐居泰山 ,期间读书砺志 ,为民造福 ,尊烈敬贤 ,宣传抗日 ,诸多事迹在泰山当地传为佳话。但时过境迁 ,史迹淹灭 ,挖掘整理相关史料 ,并和近几年新发现的一些旧址与遗迹一同综述 ,有助于凸现冯玉祥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 ,丰富普照寺景区文化内涵 ,亦为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对辛亥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本文从孙中山的革命总体部署和滦州起义后清帝迅速退位,论述了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并从5个方面分析了起义业绩长期未得弘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海内外长期视为学术定论和社会共识的“孙中山领导十次反清起义”说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对此种说法的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简述辛亥开封起义的历史事件,引用河南辛亥十一烈士墓碑文、1929年《河南新志》中《罗飞声传》的史料和有关回忆录等资料,探讨二次革命牺牲的罗飞声烈士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并简述相关人物生平。  相似文献   

9.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五卅运动中,冯玉祥始终站在民众一边,揭露并谴责英帝国主义的暴虐行径,坚持抵抗强权,维护国权,以实际行动支持爱国运动;也正是通过五卅运动,冯玉祥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所认识,为其日后参加国民革命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是直隶保定人,他在此渡过了十八年,造就了其作风及性格。他之所以称自己为皖籍是由于北洋军政生涯的政治需要。其军事集团成员也是以直隶籍为主。直隶籍的地缘因素在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6,(4):35-41
冯玉祥曾任西北边防督办,励精图治要把西北地区建设成为根据地,对这一地区的政治进行了改良,工商业有所发展,农、林、牧业也有进步,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国防,在抗战时期曾英勇杀敌,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对故乡巢县(今安徽巢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帮助遭受水旱灾害的故乡人民,他多次捐款捐物;为了给故乡培养人才,他致力于兴办学校;为了帮助故乡发展经济,他努力种植树木、养殖牲畜、发展渔业;为了保卫故乡免受战乱,他捐助枪支等物资,支持当地民众进行抗日斗争.这些无不可以使人想见冯玉祥爱乡爱民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对故乡巢县(今安徽巢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帮助遭受水旱灾害的故乡人民,他多次捐款捐物;为了给故乡培养人才,他致力于兴办学校;为了帮助故乡发展经济,他努力种植树木、养殖牲畜、发展渔业;为了保卫故乡免受战乱,他捐助枪支等物资,支持当地民众进行抗日斗争。这些无不可以使人想见冯玉祥爱乡爱民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5.
1927年,爱国将军冯玉祥又入主开封古城,不久即下令:所有军政公教人员及学生一律不准坐洋车,以倡勤俭之风。一日,为察访民情,冯玉祥扮成一乡下老农,招呼一车夫道:我想看看城里的景致,看倦了就下车,车钱全听你  相似文献   

16.
辛亥滦州革命是武昌起义后北方爆发的影响最大的革命事件。其主要特点是:“一假立宪之名,性革命之实;二,反清反袁,气势如虹;三,力重千钧,促清灭亡;四,宣扬民主,意义深远。滦州革命的四个特点反映北方革命党人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创建民国,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反清起义,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地点、规模等表层因素上,而且还反映在启动源、发动媒介与政权形态、变革社会的程度等深层次因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启动源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而天地会起义的启动源为“反清复明”;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既具有救亡意义,又具有发展意义,而“反清复明”只具有救亡意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媒介为拜上帝教,而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发动媒介为天地会,这一巨大差异使两次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形态也呈现出重大区别,即太平天国为“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形态,而广东天地会则建立了众多世俗的政权,在变革社会时太平天国试图用西方文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体现出了中国社会进步方向;而广东天地会仍跳不出小农与封建思想的藩篱,起义只停留于推翻旧政权这一肤浅层面上,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这两次起义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8.
中原大战之后,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被瓦解消散,余部中以盘踞在山东省的韩复榘实力最大,冯矢志反蒋救国,遂把希望寄托在韩复榘身上,到泰山定居亲身去做韩的工作。然而韩复榘不为所动,又私心自用谋求个人扩大地盘,冯遂失望。此时,冯的另一主要西北军余部二十九军被调往张家口,宋哲元成为察哈尔主席。而宋及其部下与冯的私人感情都很好。又,临近察哈尔的热河省麇集了大量的抗日义勇军,然而南京政府坐视义勇军无衣无食的困境,冯认为这些部队可资利用,遂决定移往张家口定居,借助宋部掩护企图东山再起,进而抗日反蒋。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一生重视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水旱灾害和民生问题,都成了他重视水利问题的因素。他的水利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水利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国家和民众对水利问题应有的态度、如何解决水利建设中的经费问题和人才问题、水利与林业的关系、水力资源的综合利用、黄河的治理等方面。他在水利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等,为防治水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滦州兵谏的性质问题,是研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滦州兵谏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士官三杰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清王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发动滦州兵谏,绝非偶然,是他们在兵谏前革命活动的继续和必然结果。张绍曾发动兵谏是革命策略。认为滦州兵谏是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及其指导下进行的",目的在"瓦解革命"、"拥护清室"的观点是有背客观史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