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满足民生需求的重点领域。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师资短缺、普及率低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各方面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造成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需求原因。从教育资源供给角度看,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客观上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我国教育体制经历了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阶段,本来已存在地区发展与经济水平的差异,更导致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不平衡。由于镇、村办学单位的经济水平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基础教育的差异越来越大,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要在全国范围内实…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就是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实现平衡的动态过程中表现出的事物数量或质量的相抵,或事物运动状态的相对静止。因此,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表现于反映其数量特征的结构、布局的平衡,也表现于反映其质量特征的绩效、结果的平衡。还表现于反映其运动状态特征的速度和规模的平衡。显然,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或是运动状态来看,都表现出了失衡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区域间、校际间均有表现。为此,反思已有政策偏差,建立新的政策体系,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普及义务教育既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近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都给予了充静的重视。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分配造成的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尤为突出,中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教育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则相对匮乏,这是制约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工科院校面临的重大教育课题。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的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一是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同一个产业内部发展层次的不平衡。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东部和中西部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差异较大,东部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水平,包括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等,已经接近一些发达国家,像宝钢集团这样一类的现代化企业,在人才的培养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模式。宝钢集团对新进厂的大学生采取三年不定岗——“一年强化、两年充实、三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造成的。也有历史原因,一个国家在教育资源极度贫乏的时候,只能集中资源办好一批学校,以便快出人才。这就是上世纪踟年代初重点学校出现的缘由。时至今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增长,教育资源已经比以前相对充足,国家已有财力支撑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因而教育公平问题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教育发展差异与我国教育的抉择刘旭东,何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大幅度发展和进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历史机遇。经过长期的积累,我国教育在总体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原因,出现了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程华 《上海教育》2006,(10B):57-58
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义务教育法》中的一个新提法。其实质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教育成功的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它的提出既是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又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化进步达到一定水准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一种期望。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民以食为天",是否能满足我国13亿人口的需要,事关我国能否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口多,自我消费量大,故而商品率低.目前,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成为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大豆、高梁、谷子和其他小杂粮的比重有所增加.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造成了粮食生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即具有广泛分布,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农业区是根据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农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以保持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等原则而划分出来的。我国的农业地区差异,首先是东西部的差异,东部水热条件与土地条件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集,我国绝大部分的耕地、农作物和其它各农业生产部门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不超前于社会,不滞后于社会,与社会并行发展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优越性。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范畴的属种,教育也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势必会出现超前或滞后的情况。应试教育作为这种滞后的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束缚和阻碍作用。素质教育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它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的现状尚存有一定事实上的距离,而形成一种矛盾。因而教育上两种体制的和平共处是客观现实的必然结果。然而,唯有素质教育代表着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唯有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专业、学科在不同区域中的状况。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量的差异、质的差异和结构的差异。在我国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相对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脱离当代世界环境变化的现实和趋势,应当自觉地,积极地加入到世界的地列之中。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世界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生产的世界性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运动同世界的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国家的国际交往水平越高,交往关系越普遍,其发展速度也越快。一个国家要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营发展思路的具体表现,物流是为整体的经济运行目标服务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为自身获得利润。我国加入WTO,十五计划正在实施之际。把有序发展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不仅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具备客观现实的基础。 我在论文中首先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前景、经济全球化带动国际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对物流业的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然后本人从国内物流业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的条件、市场前景、经济规律等方面论述了有序发展物流业的可能性。最后,通过一些实例和数字论证了有序发展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时代是个社会生活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已成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掌握了英语就意味着把握了更多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学条件较差,大量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学校,剩下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如何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自始至终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进步。然而,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各民族、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是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并逐渐拉大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对于造成这一差距的自然条件、历史原因、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学术界已有诸多论述,我们无意重复。这里,我们试图将各民族、各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放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背景中加以探讨,使这一分析更具实际意义,以便于寻求缩小发展差距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慕彤 《考试周刊》2014,(49):147-147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有效平衡了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双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及教育信息化的东西部差距明显加大。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使东西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是解决地区差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地区教育信息化的不平衡现状,提出一些促进东西部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霍秀英  王爱梅   《继续教育》2004,18(12):69-71
随着学习终生化时代的到来,开放学习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鉴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必须面对和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特殊国情,面向在职人员的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所谈到的以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模式,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可靠的质量保障、相对灵活的学习形式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可行途径。笔者结合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研究生课程进修的实践,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