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玉 《教书育人》2007,(10):66-66
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是无法避免苦难的,苦难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多一份苦难,多一份磨练,多一种体验,使人生更丰富,更坚定,更有意义。所以磨练生命要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选择的,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呢?笔者根据语文学科注重心灵体验的特点,与学生一起以《解读磨难铸造成功》为题同时作文,一起评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笔者的下水作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威信的根本保证。关爱学生的灵魂,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教师只有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泉。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之道,一张一弛。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有张力的课堂。张力课堂首先是自由的国度。自由是一切生命的本能需求,只有自由自在,才能滋育出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只有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才会富有张力。自由,首先是安全。"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赞可夫)学生只有在无恐惧、不害怕、不紧张的课堂中,才能专注地投入  相似文献   

6.
有了基于生命的价值观,才会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学习动力,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价值、有正能量的人。本文结合专门学校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案例,阐述用生命科学相关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希望藉生命科学教学,让那些处于“边缘”的学生重拾青春,让生命之花绽放。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教师才会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扎实工作,才会把爱的阳光播撒在学生心坎上;学生在爱的阳光沐浴下,才会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学校的教育质量才会显著提高。因此,实施情感管理,让每一位教师心中充满阳光,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激情型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激情和活力.激情可以促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延伸教育效果.唯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从而引领师生融人同乐的激动境界,升华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注重感知体验会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他们的感受才会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  相似文献   

11.
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蓝图和先导,也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发展为本的预设,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独特价值,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重视弹性化设计,给予学生更多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唯有如此,课堂才会有效地生成,课堂才会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母亲偶像通常有三种使命:生命的赋予者、对生命的呵护(母爱)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拯救。观世音菩萨就是如此,这位东亚母亲是拯救苦难和鼓励生殖的首席救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平等的、宽容的、生成的、生态和谐的。课堂上,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教师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最大激发,才会洋溢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只有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去观察、聆听、思考、感受,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心灵里驻扎,作文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才会有自然的真实的情感流露,有真切的灵性的语言流淌.  相似文献   

15.
<正>我认为,从"珍惜生命"教育的过程来看,珍惜生命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珍惜生命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让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思考,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珍惜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如何让学生了解生命存在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还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只有当学生在情感上认可了,学生才会有去行动和实施的意愿和动力。因此,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小说《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这就是史铁生彻悟后精心构筑的救赎之路。本文力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展示这条救赎之路的形成过程,并反思这种救赎方式本身固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张扬生命的风帆,个性解读,朗读园地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创造。教育对象是各具性情的鲜活的生命。唯有创造,才能使鲜活的生命更具灵气。创造需要激情。只有激情飞越的教育,才伴有永恒的激励。激励使创造无时不有,激励使创造无处不在。激励具有无尽的能量,它能孵化出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喷发出学生智慧的光芒。它能够将学生的智慧发酵,酝酿出创造的芳醇美酒。唯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唯有激情,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的创造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唯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快乐,引领师生融入同乐的激动境…  相似文献   

19.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出错,课堂才有生成,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的宽容和乐观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中见生命,守候中见阳光。《语文新课程》已经解放了人的思想,彰显了人的个性,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利用语文课堂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字词句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流淌了生命的血液。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让每位学生迸发出无限的丰富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