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学生处公布2001年湖北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的情况。2001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65859人,其中毕业研究生 5902人,本科毕业生43707人,专科毕业生16250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2.21%,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0.38%,专科为59.75%。根据对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省内社会需求(见附表)的分析,2001年湖北省毕业生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学历层次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不周地域  相似文献   

2.
记者:许主任,您好,您能否介绍一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8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许燕平:2008年我校有本科17个专业、专科30个专业的2536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本科生1088人,专科生1448人。截止到12月20日止,本科1044人就业、就业率为96%,专科1395人就业,就业率96.3%,全校就业率为96.2%。  相似文献   

3.
记者:许主任,您好,您能否介绍一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8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许燕平:2008年我校有本科17个专业、专科30个专业的2536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本科生1088人,专科生1448人.截止到12月20日止,本科1044人就业、就业率为96%,专科1395人就业,就业率96.3%,全校就业率为96.2%.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专业学科的就业状况分析 我国高校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等12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学科门类中又分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学科等。 当前,高校专业学科就业状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不同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不同。一般来说,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越好,截止到2004年9月1日,200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分别为93%、84%、61%;同一专业类别的毕业生,本科层次的比高职(专科)的就业要好。以2004年江西省内高校的工商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截至8月31日,我省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超过80%,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9.7%,超过去年同期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就业率阶段性目标任务。2005年,我省79所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专科高职毕业生共11.9万人,毕业生总数比去年增加了2.9万人,增幅达32%。在毕业生人数增幅较大,毕业生就业空间内挤外压的严峻形势下,我省狠抓高职高专和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加大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就…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29日,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字:截止至2006年12月10日,广东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  相似文献   

7.
最近,教育部门向社会公布了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截至去年12月31日,江苏省研究生就业率为94.84%,本科生就业率96.6%,高职(专科)生的就业率97.19%。在就业率上,江苏首次出现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学历倒挂”现象。且这种现象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出现!对于“就业学历倒挂”现象,存在这样一种误读,既然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那说明研究生、本科生多了,专科生少了。由此看来,要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压缩本科、研究生教育,以消除“就业学历倒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今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构成潜在的压力,而处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毕业生首当其冲.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9月初,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5.7%.这个数字,不仅低于83%的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低于中职毕业生90%的就业率.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性大问题.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因此,推进高职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拓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值得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的话掷地有声:截止至2006年12月10日,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信息时报》1月30日)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近日,在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的话掷地有声:截止至2006年12月10日,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1月30日《信息时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65859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902人,本科毕业生43707人,专科毕业生16250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2.21%,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0.38%,专科为59.75%。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省内社会需求(见附表)来看,2001年我省毕业生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安徽医科大学共有本科毕业生1325人,专科毕业生314人,到2004年8月底,200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49%,居全省高校第8位、省属高校第6位。2005年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共有毕业生1845人,其中春季本科毕业生59人,秋季本科毕业生1306人,专科毕业生480人。在2004年的就业工作中,学校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新措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再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自治区2004年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我校本科毕业生以100%的就业率高居全疆之首,专科毕业生在全疆2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以92.87%的高就业率继续稳居全疆前五名.  相似文献   

14.
论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教育探索》2007,(7):129-130
近年来,法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法学本科相比更低,这给在校的专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需要国家、学校、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董少校 《成才之路》2010,(34):I0016-I0016
最近,两条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显示,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该省首次出现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就业率倒挂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博士生就业率最低。  相似文献   

16.
据广西教育厅2004年2月编发的<广西教育工作信息月报>(总第93、94期)公布的消息,截止2003年7月底,区内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3.3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6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0.81%,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40.24%.其中,我校就业率是属于较好的院校之一.从我校2003年716名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看,各专业就业率高低差异很大,低的只有26%,高的达到95.83,总体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如果高职院校不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学生提高素质,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其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就会成为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积极的职业指导无疑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应佳  邓辉 《职教论坛》2004,(19):60-64
一、从当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有保证 据湖北省就业指导中心统计,2003年,湖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计53497人(含本科院校高职专科毕业生),比上年增加24820人,增幅为86.6%.截止到2003年12月上旬,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为59.25%,比上年同期持平.在统计的22所高职中,就业率高于50%的16所,高于60%的12所,高于70%的9所,高于80%的6所,有2所学校就业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从对塔城电大2004年春季班至2008年春季班的非在职学员进行长期调查发现:本科学员入学时,非就业率较低,平均非就业率是18.24%,专科学员入学时,非就业率较高,平均非就业率是80.1%;本科毕业时的非就业学员三年后的就业率是86.7%,而专科学员毕业三年后的就业率是60.4%。从就业部门看,公务员类,本科20.5%,专科0.6%;事业编类,本科74.4%,专科11.3%;企业编类,本科5.1%,专科36%;其它就业情况,本科没有,专科52.1%。电大是成人教育,所以,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的,能够培养有一定知识和一定能力的合格的劳动者,才是我们电大办学的基准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校今年毕业生总数为332人,其中本科生253人,专科79人。经初步统计,截止7月30日,我院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49.41%。从今年初次就业的情况来看,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我校新增设的四个新专业(专业方向)今年产生第一届毕业生,市场需求较好;二是跨地区就业人数增多;三是医药营销、新药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经统计,截止每年年底,我校应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在97%以上,包括二次就业,主要是回地州就业。当然,我们还需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 市场特别是加大初次就业率:第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性别等因素与其就业率、就业形式、就业地域及就业单位性质之间的规律;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