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们这个小区,今年有18家的孩子是应届高中毕业生,18家的孩子要参加高考。刚刚进入4月,所有的家庭如临大敌般早早进入“一级战备”。原先,我对妻子就有交待:孩子高考,一定要以平常心相待,并立下“三不原则”,即不过问、不加压、不干涉,让孩子充分享受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自由学习的乐趣。因为我是过来人,  相似文献   

2.
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总会跟我说又有哪位叔叔阿姨想让我去开导开导他家的孩子某某。"都快要高考了,这孩子也不知道着急,一点都不用功。"因为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经常会碰到学习方面的心理咨询,而"高考那些事儿"也是问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快成我们家乡的"明星"了。孩子不用功,按照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叫"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考在即,不知道这是第几个不眠之夜了,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我不敢起床,怕惊醒妻子更怕影响在隔壁熟睡的儿子。儿子今年高考。我望着天花板,关于孩子的一切在我脑中久久徘徊——他的前途,他的未来,他的考试……天亮了,我揉着酸涩的眼睛,送儿子出门。临走前笑着对他说:"昨晚爸爸梦见你考上西南交大了,600多分呢。"儿子很认真地点点头,对我说:爸爸,你放心。儿子成绩还算好,西南交大是他的目标。天微微亮.看着儿子高大却依然稚嫩的背影,我有些心疼。自从儿子进入高三.就比平时早40分钟到校,他说清晨记忆力最好。和其他千万家长一样.自从孩子进入高三,我所有的生活都围着"高考"转:搜集关于今年高考的所有信息;和老师频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翻遍能找到的所有菜谱,让孩子他妈变着花样改善伙食,甚至在街上听见"高考"两个字都要停下来仔细听听……说话、做  相似文献   

4.
张永飞 《教育》2011,(28):28
"我不希望孩子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去挤(不一定过的)高考独木桥。我期望孩子学会学习,不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获取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我也不希望孩子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因为我所在的乡村有许多工作与发展机会。但是,目前小学的教学价值观是鼓励学生‘拼重点初中,搏  相似文献   

5.
正真正的财商教育,是致力于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资源,学习统筹安排,学会延时满足,以达致人生的幸福。零花钱,不过是方法中的一种。这是个时不时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下的问题,而我之所以想到说它,是因为最近有个做儿童财商教育的公益机构来找我聊天。他们想询问不同的家庭都是如何跟孩子谈"钱"的,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家基本上没跟孩子谈过钱,以至于他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学习"钱币单位"总是会弄错,比如一个铅笔盒"20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有些孩子开始抱怨高三复习很枯燥,感觉很累,似乎学不下去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自习时间,只要一拿起课本、复习资料就觉得脑袋都大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很多高三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进入了"心理高原期"。  相似文献   

7.
李志胜 《家长》2014,(1):16-17
正为了确保孩子不留遗憾,更是为了增加她们的学习动力,使她们能考上的本地一所著名大学,我决定拉着孩子到这所大学新建的校园里去看看,以期给她们心底的大学情感"预热"一下。早年学习不努力,结果到高考时被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憧憬愈发强烈,然而时不再来,我只有把梦想化作希冀,寄托在孩子身上。今年我的两个女儿将一块儿参加高考,她们成绩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2,(23):55
合肥市四十五中一位七年级家长来到爱尚教育工作室说——孩子进入初中以后有两个多月了,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新问题,想来就很烦心。比如——回到家,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自控性差、不主动学习;压力大了,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进初中后比小学时更逆反,不听话;上初中后,科目增多,孩子有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9.
"你为什么不锁门呢?""我爸不允许我锁门……"由于生长于一个放养的家庭,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有些孩子的房门是永远不能上锁的。而在我当了高中心理教师之后,我发现,一些被家长过度控制而十分难受的来访者,他们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自己的房门不能上锁。于是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询问家长认为14岁以上的孩子的房门可不可以上锁。虽然调查只有38人回答,但令我惊讶的是里面有10%的人认为不可以上锁,13%的人认为孩子18岁以后才可以锁门。  相似文献   

10.
黄忠富 《教育文汇》2005,(10):59-59
小儿今年高中毕业了。高考后,我料定他要扑在电脑上大干一场。因为他平时太压抑了,每周除周日下午在家上两三个小时网外,其余时间只做学习、吃饭、睡觉三件事。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知道他在努力克制着自己上网的欲望。这下好了,卸下了高考的包袱,他能不拼着命在网上冲冲浪?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理化》2007,(10):39-39
"你的数学怎么能学得那么好?""我的孩子学习不自觉,能不能介绍点经验?"……在报社开通的"高考状元热线"中,2007年武汉市高考理科状元徐懋祺被追问最多的还是学习.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回答的吧——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高考怎么样调整心理?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家长如何让孩子高考不紧张。一、鼓励孩子向名人学习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是一名熟读古埃及历史的学者,他将被挖掘的王陵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献进行对照研究后,断定还有一名早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山谷里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1922年冬天,他在自传里写道:"这将是我  相似文献   

13.
张永飞 《教育》2011,(10):28-28
“我不希望孩子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去挤(不一定过的)高考独木桥。我期望孩子学会学习,不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获取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我也不希望孩子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因为我所在的乡村有许多工作与发展机会。但是,目前小学的教学价值观是鼓励学生‘拼重点初中,搏重点高中,考本科大学,找理想工作’,这严重脱离我的教育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妈妈来家吃晚饭,我对上了初二的儿子说:"帮姥姥把电视打开,姥姥喜欢看中央台的电视剧。"妈妈忙阻止说:"不用了不用了,别影响孩子学习!"我说没事,我们不怕影响。妈妈说:"那怎么行呢?孩子学习多重要啊!你哥哥为了不影响孩子,天天晚上到我家去看电视呢。你姐姐为了孩子学习,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晚上就没看过电视。"我说:"我儿子没事,我们写作业不怕干  相似文献   

15.
秋思 《师道》2007,(6):61-62
今年高考后,我的女儿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十分疑惑地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女儿的?也没看你平时管过孩子的学习啊!"我对他们说,我有一个绝招,对她说:"你行!"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曾撰文指出:"我想说说高考,特别是农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的分数因为录取比例不一样,农村的很多优秀孩子走不进大学的校门.高考上的城乡差别让我们觉得,这是对农村有志青年的不公,凭什么因为地域的原因就减少他们上大学的比例呢?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不是个小问题."[1]毋庸讳言,我国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差异显著,城乡差别悬殊,这已成为制约高考健康和谐、公平有序发展的一大痼疾,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落后省份、落后地区的农村孩子的求学发展愿望和高考竞争心理,是在全国统考统招"公平"旗帜下的"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不知道学什么专业.您说文科女孩学什么好?" "您看这个专业适合我家小孩么?"……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希望为孩子选择一个利于今后就业的专业,更有甚者,会直接询问:"这个专业就业率高吗?" "学了这个专业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一部分人将迎来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转变,这让我们不得不提前...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孩子玩起来没完没了,不知疲倦,但是一提学习就没精打采呢?这是因为玩是孩子"我想做"的事,而学经常是被父母强迫的事。如果把"我想做"植入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也会变得爱学。女儿弹钢琴,有一段曾经陷入很糟糕的境地,每首曲子几乎都要弹上一个月才能过,每次上课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一次孩子走出老师家之后,放声大哭。针对当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执教多年,我一直把我所任教的班级比作一个"家",这个家里有我们各位任课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和众多亲朋,大家在这个家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欢笑,有哭闹,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小故事,在这里,我选择几个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长沙龙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还沉醉在他们带给我的回忆中,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又撞入了我的眼帘,一年级的新生,67个孩子,像一群小鸟一样,飞进了我为他们搭建的"家"——一年级五班,我教他们上课怎么做,教他们下课怎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玩耍……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可是,在这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和别人格格不入,显得是那么不和谐.  相似文献   

20.
吴瑞莲 《现代教学》2014,(Z2):106-108
<正>夜深人静。白天喧嚣的城市,仿佛进入了梦乡。灯下,那一叠叠学生家长撰写的"参与学习活动"的"随感录",又一次映入我的眼帘。我边翻边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仿佛在与我倾心交谈,在同我进行"心灵沟通"。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习活动,这是七宝外国语小学构建家校协同教育"学习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活动,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在半天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们既当孩子的同学,又做老师的同事。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