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就”,即转移修饰(transferredepithet),是英语中很常见的一种修辞格,特别是在诗歌与小说中更为常见。它的特点是用表示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有时用名词或短语)移来修饰本不应该被它修饰的名词。这种修辞格多用于把修饰人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事物或概念,但有时用说明具体事物的修饰语移来说明抽象概念或用说明抽象概念的修饰语移来说明具体事物。这种修饰使词语搭配产生变异,使描述的内容更加鲜明活泼,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使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取得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li…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某一属性的修饰语用来修饰、限定与其所表示的性质与功能根本不相关联的名词上,时有所见。这种不寻常的搭配现象就构成了“转移修饰”(Transferred Modification),被移位的修饰语叫做Transferred Epitket,汉语译为“转移语:也可称为Transferred Modifier(转移修饰语)。这一特殊修辞手法可称移位修辞法.H·W·Fowler在A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Usage一书中也曾谈到修饰语的移置现象.他指出:“在一个句子中,二个词语的自然关系可以被倒置,尤其是一个修饰语从一组名词的一个较自然的部位移置到不太自然的部位上”。例如:  相似文献   

3.
移用,具体可称为转移形容词或移位修饰语,这种修饰语通常是描写人的情态、性质、特征等的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分词短语。它不直接说明修饰对象的性质、形象或特色,而往往转个弯子去表达该对象即被修饰语给人的某种感觉。运用移用能反映人们富于联想和跳跃的思维方式,产生出一种形式简洁、新颖而意义形象、深遂的艺术效果。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及翻译过程中遇到这种修辞时,关键在于能否再现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逻辑联系,从而把握原文真正的内涵,否则就很容易导致错误。那么,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究竟有哪些联系呢…  相似文献   

4.
移就的结构模式与认知心理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松 《现代语文》2006,(10):71-72
汉语辞格“移就”是“将原描写的乙事物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英语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hen two impres—sions are associated together in the mind,an epithet that properly belongs to oneonly is transferred to the other.”(当转移到另一事物上。)  相似文献   

5.
移位修饰语是一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格。在一定的语境下,巧妙地运用移就修辞格能够达到特异的效果。而英汉移位修饰语由于受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与差异。本文试图探讨两种移就风格的异同,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6.
“移位修饰语”是一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格,但却体现了独特的语义特征。在语言运用中独具艺术魅力。它属于一种超常规搭配的修辞方法,这种超常规搭配看似有违常理,实际上有自己的生成规则。本文结合相关语言材料的分析,从英国文化习俗与“移位修饰语”辞格的关系入手,探讨英国文化习俗对英语“移位修饰语”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就是英语中一种常见而独特的修辞格。移就是由转移修饰语和新的被修饰语构成的,是一种超常规的搭配,其本质特征在于修饰语的位移而造成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语义冲突。文章从的定义、修辞特点、表现形式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英语移就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中,有所谓“拈连”、“移就”,“顶真”等修辞格。拈连;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适用于甲类事物的词语趁势连用到乙事物上,就叫拈连。如“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句子中的“缝”和“流”的连用法,便是拈连。移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认知语义关系入手.在词的层面对英语名词短语中前置/后置修饰语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英语名词短语中修饰语和名词之间存在着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从属语义关系,这两种关系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特性与事物主体从属之间关系的认知,并对英语名词短语中前置/后置修饰语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英语名词短语中前置/后置修饰语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表示事物永久性特征的词作前置修饰语,表示事物暂时性特征的词作后置修饰语.  相似文献   

10.
移就,亦称转移修饰语,它的特点是把原本用于修饰甲事物性质、状态的修饰语(多为形容词或分词)用来修饰乙事物,而乙事物却根本不具备这种性质或功能。这种"错位"搭配似乎不合乎情理,但却能够达到言简意丰、引人入胜,并唤起人们丰富想象力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移用”修辞格,就是两个事物相关连时,把原属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植”过来用在乙事物之上的修辞方式。“通感”修辞格,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别一感官上,凭借感觉感受相通,以启发联想,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香,如聆其声,如品其味,如身受其冷暖等实感,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移用与通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从修辞功能来看。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沟通起来,借某一感受来写另外一种感受,从而加深某种感觉的意义,使具体的感受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一般的是后一句为前一句服务,后一句引申并深化前一句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移就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由转移修饰语(主要是形容词)和中心语构成,二者之间通过语义的“巧移”而形成一种临时的搭配.文章重点探讨英语移就格的基本性质、主要特征及其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移就这一修辞方法的概念.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格”。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的解释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用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简单地说,移就(又叫“移用”)就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体会这一修辞方法——移就。  相似文献   

14.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15.
英语转移修饰是一种超常规搭配的修辞方法,它是由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的,转移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语义联系,这种联系是靠联想建立起来的。翻译转移修饰辞格时,要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进行最大的等值翻译。但有时翻译时保留这种辞格会使译句不雅不达,这就需要译者透彻领悟转移形容词所传达的信息,采用意译或其它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动结构一般被认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其中修饰语主要由副词实现。副词可以对事件、状态、过程等等进行语义上的修饰,具有赋值意义,评价理论是一种赋值语义研究,研究言语者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式给予对象一定的价值意义,所以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中动结构具有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中动结构具有评价意义的功能,能够通过自言的介入方式,鉴赏事物属性,并通过语势调节对事物属性进行强势。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可用表示特征、性质的单词或词组来修饰、限定与其根本不同属性、不相关联的名词。因而这种名词修饰语,从表层结构看似乎是修饰跟在后面的名词,在深层结构上却是修饰另外的东西;这种修饰现象叫做“转移修饰”(Transferred Modification),被转移了位置的修饰语叫做Transferred Modifier(转移修饰语)或Transferred Epithet(转类形容词、转移描述词、移就、移置等)。表面看来,似乎“张冠李戴”不合逻辑,其  相似文献   

18.
李昂 《考试周刊》2013,(88):22-23
在汉语与英语当中,移就修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形式.顾名思义,移就手法就是一种由新的被修饰语、转移修饰语二者所构成的一种全新的词汇搭配模式.在莫言的作品当中,移就修辞出现频率相当高,本文对莫言小说移就修辞的使用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19.
Oxymoron(矛盾修饰法)是英语反义词的一种灵活运用,是将两个意义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的反义词巧妙地置于一处构成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在实质上,性质上或特征上互相矛盾对立又协调统一的一种修辞手法,与汉语中的“精警”颇多相似之处。大家知道,映衬也是把两个互相反对的事物连在一起使其相互衬托、相互对比、相得益彰的一种修辞手法。试比较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20.
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吗?我们认为不是。以下,从几个角度加以说明。第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统一物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同一性的两种情形,是统一物中两个对立面固有的特性。没有这两个特性,就不能形成统一物。同一性的意义,正在于它是统一物存在的条件。同一性表现的是统一物稳定、平静的方面,是肯定、维护统一物的方面。在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之时和在互相转化之前的量变状态中,统一物的质的规定性并不改变。换句话说,一个事物,一个客体所以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主要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因此,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客体或现象,就是从对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