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的主要功能和本质是消弭贫困和救危助困,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包含于农村贫困群体当中,所以社会救助就成了社会保障中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二者的关系层面来看,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是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反过来社会救助是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的救助方式之一。从社会救助对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的影响角度来看,社会救助有提升农村家庭能源贫困关注度、确保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公平性、构筑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群体安全网的功能。因此,这一层次的安全网的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理应有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关注,尤其是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以及能源政策相关领域学者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他们有权从政府和社会得到救助,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对相关伦理救助理论的介绍,提出了我国伦理救助的发展路径: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依法保障人们的社会救助权;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社会救助行为,更多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实现伦理关怀;消除弱势群体能力贫困,提高其可行能力;大力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事业中的作用;充分强化和拓宽媒体的社会功能,营造关怀弱势群体的社会舆论;引导弱势群体积极应对自身贫困,在自助与他助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使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下称贫困大学生)人数日渐增多,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中也较之前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对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成效,师范院校应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着手,创新救助机制,全面提升救助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调整,传统社会救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比较单一,救助对象多样化服务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事实上,对于困难群体来说,恢复和发展能力比简单的物质援助更重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能弥补传统社会救助的不足,可在救助对象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方面提供帮助,从而实现更精准、有温度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后一道防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概况,分析其福利特点的基础上,反思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汲取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经验启示,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某三个社区所有低保户的统计资料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表明,低保救助在基层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变通作法。这种变通作法一方面迎合了城市贫困家庭对多层次社会救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挑战。目前,政府针对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大多没有脱离围绕低保制度做文章的思维框架。建议明确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境况随着父母的锒铛入狱而急转直下,其普遍面临着生活窘困、监护不利、心理压力巨大等诸多问题。然法律亦未规定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救助措施,实践中该群体又因远离权利中心而所获关注寥若晨星。从现代政府职责的角度出发,贫困居民享有政府为其基本生活需求埋单的权利;从保护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出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属于广义上的刑事被害人,公检法三机关亦有义务参与救助体系之建设。更高层次看,不管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还是人民主权论,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理当成为为政府之应尽义务,可靠的资金物质保障来源毋庸置疑的由政府承担,故应坚定无疑的支持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王健 《江汉学术》2022,41(2):98-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意味着那些缴不起或不愿缴社保费的低收入者以及属于社会救助覆盖范围的弱势群体都将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中,这势必会导致社会保险的功能扩张及其与社会救助的整合.然而,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二者在功能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目前在我国并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二者功能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以此为契机,有必要在比较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功能优劣的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从互惠向需求的功能扩张为切入点,同时以社会救助从需求向互惠的功能提升为着力点,处理好二者的功能整合,从而促进我国普惠性社会保险的体系优化和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等不同,在推行社会救助制度上,如救助的种类、贫困线的测定、救助项目、救助理念、救助的主体等等,也同样存在不同之处。借鉴国外社会救助经验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使其能够真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起到保底作用,是当前实现社会平衡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较早面临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国家之一.济贫法作为帮助和救济贫困人民的法律在公元16世纪就已出现,本文考察了作为最早应对贫困问题的措施以及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的济贫法的早期产生、发展的演变情况,对认识和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灾害救助、农村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及农村扶贫开发等。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村社会救助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中的流浪乞讨人群属于社会特殊人群,生存于社会的最底层,如何解决这类人群的生活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急切关注。本文从如今社会流浪乞讨人群的生存现状角度出发,根据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救助主体单一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问题来提出需要改进及加强的对策,从而解决好这类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维护好社会秩序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减少社会内在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5.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社会学和医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突出表现就是产生了两者相互渗透发展的医学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医学发展的社会规律和医学中的社会问题。而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运用医学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家庭暴力中受害妇女的医疗救助"问题,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指导对受暴妇女的救助实践。  相似文献   

17.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8.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日渐暴露“,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和危机。7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中失业下岗人员的特殊心理表现,有可能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改善弱势群体心理状态的救助措施,主要应从心理教育、权力救济和社会培训三个方面持续提供帮助,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