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目的的系统工程。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素质应包括思想素质、文  相似文献   

2.
姚玉香 《考试周刊》2010,(17):197-197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应是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这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六个指标构成。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价值取向上 ,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 ,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 ;在目标设计的对象上 ,既要重视学生群体的一般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向高速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却与之不相符合,公民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公民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公民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审美……语文学科中开展公民素质渗透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开发智能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顺利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为以后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谈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李岚清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有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职、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更要学会创新,打下了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些论述揭示了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核心、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揭示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即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鉴于此,本文重点就关于如何培养青年学生创新素质,谈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王晓燕 《陕西教育》2010,(11):63-63
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学会探究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审美。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中进行. 一、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丰富的内涵,应当在课堂中予以体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课堂教学,应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1.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2.让学生学会学习.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全面的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不善于学习,就难于做人、难于生活、难于创新.教师既要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活素质教育又称生活指导,是指有意识地开展培养年轻一代生活素质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活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①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公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有的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深切关注。“减负”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首要措施。可是有些家长或学校对“减负”产生疑虑 ,以至另搞对策 ,这是旧的教育观念对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负面反应。要“减负”到位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 ,简要地说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第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是做人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是指全体学生每个人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协调的发展。教…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专业素质新内涵及其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智能为核心,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技能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全面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原则。这其中也突出了专业的基础地位。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专业素质的构成专业素质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高职毕业生在具备一般…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在为祖国造就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伟大事业中,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如何,关键在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在这些“学会”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具有直接性,同时也具有间接性…  相似文献   

14.
刁春娜 《现代语文》2006,(10):100-101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很好的基础。而作为创收育人的勤工俭学则为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尤其在我国教育尚欠发达的情况下。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实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是其它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笔认为勤工俭学对素质教育功能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灵活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高度创新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要把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充分把握教育发展规律,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教育教学中,认识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发掘人的生理潜能,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使之尽快成才,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显著的优势,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开卷考试是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一种评价方式,其特点是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倡导积极主动、乐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要考好开卷考试,究竟要靠什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要求我们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是其他各育成效在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同时它又影响着其他各育的发展。我们要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是一种培养人才的全新模式,是涉及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一场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的考验,学习是人们终身的事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