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矛盾的艺术,被人们讨论和研究,它贴近大众生活,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最自然的反应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音乐表达也更加质朴、随意。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下,衍变出一种独特演唱技法,并具有东方色彩的魅力,所以我们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对流行音乐的重要意义,要拓宽传统音乐文化对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研究的丰富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进一步推动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行音乐是大众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流行音乐在演唱方面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流行歌坛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注重歌手的专业演唱技巧,提高歌手的综合文化素质,使歌手能够借鉴科学唱法,唱出自己的风格,将我国的流行音乐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洪虹 《华章》2012,(13)
流行音乐创作的通俗歌曲被称作“大众的音乐”,多取材自日常生活,富有娱乐性,而且演唱手法与风格相对自由,故而更易为大众所接受.我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逐渐攻占流行文化主流舞台.本文将对流行音乐的演唱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声乐表演中,流行音乐演唱和美声唱法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两者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流行音乐演唱中会在发声过程中借鉴融合美声唱法,而美声唱法则也会借鉴和吸收流行音乐演唱的表演状态及其乐感。而随着人们对音乐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使得流行音乐演唱与美声唱法有了相互结合的发展,两者之间通过相互融合渗透,满足了大众的音乐审美需求,并不断增强了演唱的艺术表现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崔芸 《华章》2011,(22)
流行音乐不同于古典音乐、正统音乐,它具有娱乐性、通俗性、生活性等特点,易被大众所接受、追捧.随着音乐传播技术的发展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操作,使得流行音乐成为社会大众音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多于教材上歌曲的现状,是秉承传统教育理念,还是跟随时代发展,开拓创新,紧扣学生心理?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根据流行音乐的特点,以学生为切入口,客观分析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课堂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大众现象是当今音乐文化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体现和渗透在每一种音乐形式中,从民间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由少数人保存着体裁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并发展着。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历史中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趣的。考察团就"大众"的音乐特征对吉首峒河公园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对峒河公园音乐大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峒河公园音乐符合"大众"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爵士乐的含义,发展历史,类别,基本特征以及流行音乐的含义,发展历史,类别和基本特征等"多角度进行探讨,从而透视出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本质上,社会地位上以及社会功能上的关系。这对理解爵士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历史以及提高演唱技巧与水平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加强烈,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受众面广的艺术表达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流行音乐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已成为诸多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力发展的专业。本文通过对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融合的概述、并结合其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探求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融合的价值与意义,为构建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融合体系及其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有多种唱法,最受大众的欢迎的唱法当属流行演唱。流行演唱通俗易懂,在表现形式上简单明了,所以,流行音乐传唱度非常高,可以说,流行音乐已成为许多人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流行演唱风格艺术,探索流行演唱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对于推动流行演唱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俗演唱方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流行音乐以异军突起之势出现在世界乐坛之后,传统的音乐已不再能独霸音乐界了.流行音乐由于顺应近代文明而诞生,配合现代思想潮流而成长,它无须背负历史文化的包袱,意气纵横,驰骋自如.它率真而纯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在传统音乐中吸取养分,来充实它的内涵,成为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中的通俗演唱方法是由70年末传人我国于80年代兴起.作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已受到我国广大民众的普遍接受和喜爱.它以无比的朝气和劲力在音乐领域中扩张、成长和壮大.通俗演唱方法,它在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上与美声、民族唱法上虽有相近之处,但它以独有的一种风格与美声、民族在唱法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本文是自己在学习通俗演唱方法的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越来越深入人心,流行音乐在原有基础上也逐渐发展的多样化,无论何种演唱方式,流行演唱中气息的运用也是演唱的根本。合理运用气息不仅可以演唱地轻松、自如,诠释作品真正含义的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情感,扣人心弦,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12.
流行歌曲,属于流行音乐,是指一段时期内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音乐。在我国,流行音乐,古代称之"俗乐",现代称为"大众音乐"或"通俗音乐"。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贴切生活,深受喜爱。由于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演唱方法,因此演唱者必须在掌握发音,咬字,气息,乐感,情感等方面的技巧和特点的基础上,来突出与众不同的舞台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流行歌曲独特的表现手段进行分析和探索,来研究如何让流行歌曲的演唱有别于其他声乐类型的表演。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大众艺术,这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演唱者应该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也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声乐演唱将听众带入到歌曲情感中,进而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心情也常常处于浮躁的状态,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够让听众得到心灵的净化。因此,本文针对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在声乐演唱中融入声情并茂,让社会大众更加喜爱声乐演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跨界音乐"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跨界音乐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代表性.跨界音乐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受人们喜爱的新乐种.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本文从跨界音乐的起源、定义及特点和分类为出发点,对跨界音乐进行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对于流行音乐简单的说,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歌曲演唱,并展现现阶段的社会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将娱乐性的特征进行更大程度的表现,这样的流行歌曲能够将音乐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更大程度的表达,所以,流行音乐也称之为流行唱法。近几年,我国音乐文化对于流行音乐也有了更大程度的延伸,流行唱法也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尽管同传统的欧美流行音乐还有很大程度的差别,但是已经在向全新的高度迈进。本文就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演唱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人们的思想,它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折射。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富有个性的演唱,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它作为音乐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进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之中。本文结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在流行音乐中学习民族元素,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当代社会、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价值危机现象,国际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价值教育"思潮。近几年,国内学者也不断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价值教育"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另外,"价值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潮,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方式。因此,如何将"价值教育"的内涵恰当融入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对学生学习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所以对青少年学习流行音乐也是褒贬不一,如何进入课堂教学也是备受关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从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听赏。学校音乐也正式步入与"流行音乐"对冲后的必经之路——接纳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口语交际训练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面对什么人、什么情况,都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从小学生的成长来看,口语交际训练是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综合训练。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充满好奇,语文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努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流行音乐或称通俗音乐,是不同干严肃音乐之外的男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迅速传播或风行一时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校园中,中学生们热衷干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希望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那么,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