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行,带来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给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都在思考并实践着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本文从一个字——活(包括生活、灵活、活跃三方面含义),来阐述笔者践行新课标的尝试和体会,呼唤音乐教师在推行新课程中的理性行为,呼吁音乐教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悟新课标思想和理念,融入自己的思考,真正将新课标思想和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切实推进音乐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行,带来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给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都在思考并实践着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本文从一个字——活(包括生活、灵活、活跃三方面含义),来阐述笔者践行新课标的尝试和体会,呼唤音乐教师在推行新课程中的理性行为,呼吁音乐教师要全面、正确的理解和领悟新课标思想和理念,融入自己的思考,真正将新课标思想和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切实推进音乐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音乐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做了很好的教育思想指导。通过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我对这场音乐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以往相比,新课标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一、教学内容编排的改革小学音乐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他们的音乐潜质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一样。基于此,新课标下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除了对原有教学内容(唱歌、欣赏、器乐、识谱)进行整合外,扩展了音乐创造和与音乐相关的文化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  相似文献   

4.
张蕾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8-90
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争鸣,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可谓是百家争鸣。但目前所看到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的尝试:确立新的教学观、课程观,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改进其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重构;加强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这三个方面的课程改革,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景芝 《小学生》2013,(11):67-67
在我国颁布新课标后,教育形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首先我们要领悟新课标对教育的指引纲要。新的课程标准,是国家在课程学习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提高基本教育课程的规范和教育质量,新课标颁布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入了新的阶段。一、新形势下的教学背景新课标从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几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程备课思路创新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音乐课教师备课思路创新应当坚持解读新课标、透彻分析教材、走进学生激发起主体意识和实现校际集体研讨备课合作的路径,最终通过教学源头的备课创新实现新课标。  相似文献   

7.
曾宏华 《文教资料》2007,(27):184-185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及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来看,其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必须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找准课程定位、确定设置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搞好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合唱是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合唱训练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合唱训练具有人声多唱与多元结构的特点,合唱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改革以来,合唱训练课程的改革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探讨合唱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合唱训练的研究,科学改革合唱训练课程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既为高校音乐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教学新模式,已成为21世纪高校音乐基础课发展的重要环节。数字化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为高校音乐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英欣 《文教资料》2010,(3):152-153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吹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这对学校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具备的素质: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运用;发挥音乐魅力.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内容之一,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随着新课标课程的推广,小学音乐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合唱教学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活跃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12.
曲式与作品分析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的将乐理、和声、复调等音乐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扩展学生对音乐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高校教学中能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作品的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音乐课程现状出发,探讨音乐课程中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分析,探寻高校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的模式创新。共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校园课程的标准与形式,都应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有所改变,新课标对于高校声乐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高校音乐课程来说,需要改进教学思路与方法,而声乐课教学,作为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现如今,其教学方法等都较为传统,实践性不强,与新时代需求不成正比,因此,本文针对声乐课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随着音乐作曲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下,高校作曲课程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是,高校音乐作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教不良状况,根据高校音乐作曲课程教学现状,明确了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天津教育》2024,(3):116-118
<正>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对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教学理念与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奥尔夫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但是目前音乐课程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各种手段不断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全新的教育形势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的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钢琴教学是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探索音乐艺术过程中所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关键性课程。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尝试从当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应对措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全新的面目,于2001年7月正式出台,并在全国试行。这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件大事,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好新课标,认真领会《课标》的基本精神,是我们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对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刘芳 《华章》2014,(27)
教育要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其关键因素是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观念和心态。所以灵活运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塑造全新的高校音乐体系是高校音乐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实现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心态入手。本文从我国高校音乐当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及改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着手,重点研究实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心态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比,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术科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性人才培养环节过于集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高校在实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要结合"新课标"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加强理论学习,使学生明确"新课标"的内容与精神;术科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他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