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并将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同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城镇化即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而生态文明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以期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亟须创新"城镇化"道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本文从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量化评价出发,探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贯穿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音乐是一个独有的音乐形式,代表着各个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音乐中也融合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信仰、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是我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但是现在世界文化交流越加频繁,音乐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使得一部分民族音乐在失传的边缘徘徊。因而,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介绍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也说明了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于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有哪些发展途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文明生态学的内涵,并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研究了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影响因素以及文明生态学视野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城镇化影响中国发展前景,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摆脱以往城镇化造成的土地浪费、缺乏规划、城乡隔阂、资源环境破坏,使两者和谐统一。通过生态美好乡村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阜阳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与城镇化一体布局,从粮食主产区变为江淮大厨房,为社会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完成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广西高职教育在城镇化推进下所面临的机遇,提出广西高职教育为城镇化服务采取的对策与建议,为其今后发展指明方向。这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村生态环境依然不容乐观。本文从转变乡村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的一种人类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设。本文拟以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等原因,农民土地的财产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土地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够畅通和多元,导致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占农民收入比重过低。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土地的财产功能得到不断释放。广西应从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盘活农村土地金融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有偿退出土地等方面,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收益。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它超越了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把焦点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分析生态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可以提炼出生态伦理学"新"特点;并且结合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初步探讨生态伦理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建议。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利用2006—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新型城镇化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间的互动发展效应。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健上升态势,其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异质性更明显;两个系统之间互有正向影响且均存在短期惯性特征,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程度更大。据此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要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加强地区间经济互联互通和水生态文明协同建设,积极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分类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高等林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手,以引导社会全面进步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阐述生态文明对高等林业教育的新框定,提出高等林业教育的政策选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阐述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重点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在高校中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