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学德育总体上是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前进,成绩是主要的,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研究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是为了更深刻地分析和研究当代的中学道德教育问题,以更有效地推进当代的中学道德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学校的道德教育质量和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统一于其道德理论教育中,以下简称"杜威德育思想"。其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而不应该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长青  刘娟 《考试周刊》2008,(18):166-167
在我国,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圆地,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自身的责任以及社会、家长时课程的期望,使得中学思想政治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针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增强政治课的实效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框架模式是加强青少年德育建设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糜海波 《天津教育》2005,(11):35-37
中学德育的效益是指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所昭示的原则规范的实现状况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作为道德教育的实际结果中合乎目的的有效部分,中学德育效益的实现是各种要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要求教学工作必须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及发展健全的人格,与学习科学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然而,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性、道德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地。本文从杜威所处时代与我国当代教育背景特点入手,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解读,通过比较不同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提出当代我国德育需要适应社会,更要改造社会,学科育德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育德的角色需要转变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阶段深入扎实地实施体验道德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重要的方面,它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参与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克服中学道德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德育课程理论的特征与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流派述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指出了其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以期示得对我国德育课程发展的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存在着“高、同、空”现象。“高”就是指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中小学生道德实际;“同”就是指共同化,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严重地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年龄实际;“空”就是指德育目标一般化,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目标的“高、同、空”势必带来道德教育内容的空洞。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培养圣贤为主要目的的德育目标,以教事与教理为德育内容,以“存天理,灭人欲”德育实现的途径,以知行合一、说服教育、循序渐进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方式的德育方法。朱熹的德育思想当中不乏一些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如单纯从道德教育的层面上来讲,其对当代高校的德育仍具有一定启示。当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勇于借鉴朱熹德育思想中的精华来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以及对"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将道德教育从实际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转变为真正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国家兴旺的根本,是国家富强的根基。从事教育的人员理应成为道德的楷模,然而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教育腐败不是某一国所独有的,已经成为国际突出的问题。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了"教育中的透明度、问责制与反腐措施"研讨会,使国际上广泛开展对教育系统反腐的研究。2007年,这一组织公布了报告《学校腐败:出路在何方》,为国际教育反腐提供参考。对于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国内学者也多有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道德成因和德性教育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Elsewhere, the author has argued that the liberal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is both morally dangerous and philosophically mistaken. The moral educator cannot be morally neutral, but must be morally committed, even if he is to attempt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bout moral questions, or develop their autonomy, rather than indoctrinate them. This position implies that the moral educator must be a moral authority. The author defends this claim against subjectivists who deny the existence of moral authority by arguing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judgment creates the possibility of moral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t is argued that R.W.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reasoning provides the most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of moral behaviour and this is supported by an examination of his main criticisms of R.M. Hare and Philippa Foot. The chief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Beardsmore's account of moral development 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ugh educators cannot be uncommitted on fundamental moral issues, they can, nevertheless, ensure that rational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A committed teacher is not, therefore, necessarily a moral indoctrinator.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rguments for neutrality rest on mistaken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ity and that, without a background of established and accepted values moral education cannot eve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缺乏权利保障的道德本身是不道德的,缺乏道德权利的道德教育本身也是不道德的。为适应当代中国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引进传统道德文化中缺乏的道德权利观念,致力于建构一种以尊重个体的道德权利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20.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