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自中国南来的华南移民往往聚合为不同的华人社群以便更好地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由于处于与华南民间社会不同的社会环境,新加坡华人社群并非中国祖籍地社会结构形态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场景中重新建构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自华南祖籍地的宗乡观念、神明信仰等中华传统民同文化资源经过自我调适后仍然能够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社群整合的作用,经济实力发展状况成为推动新加坡华人社群建构的进度与程度的重要基础,而血缘、祖籍地缘、神缘、业缘等多种纽带的并存作用则表明新加坡华人社群整合的认同纽带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2.
从1819年开埠起,随着华人的南来,新加坡华人社会逐渐开始形成.殖民时期新加坡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华人社会团体的兴起.华人社会内部通过成立宗乡会馆,实施族群内互济互助,自发捐款捐物行善等方式进行慈善救济.殖民时期新加坡华人慈善事业的特点主要有慈善组织的民间化和帮群化,华人领袖的作用突出等.中华传统慈善思想的影响、殖民政府的华人政策、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则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代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的发展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独特性息息相关.新加坡华人社会严重的烟、赌恶习是影响华人教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教会立场坚定地反对烟、赌恶习,反使原已信誉受损的基督教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移民的流动性是影响新加坡华人教会发展的另一独特因素.在华人传统礼俗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与华人教会均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缓和了双方的矛盾.而新加坡华人私会党对华人的控制与威慑,则是20世纪以前阻碍华人教会拓展的又一要因.  相似文献   

4.
正新加坡是中国以外唯一以华人社群为主的国家,也是在国外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国家之一,本国除了华人外,还有其他民族,如马来族、印度族。在宗教上,存在五种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这就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因而新加坡从建国后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而不实行单一文化和种族政策,通过教育确保国民的团结。这也是在短短的三十年里,新加坡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亚洲"最适合居住"国家的重要原因。当然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5.
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宗教活动中,妈祖信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的历史脉络切入,运用金石与特刊等文献资料,具体地考察伴随华南移民而跨境分香到新加坡的“妈祖”的信仰形态,如何在当地社会的脉络下经历再建构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显示,受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特征的制约,源自闽粤的妈祖信仰发展出“社群化”的崇拜形态,并承担起凝聚与整合华人移民社群之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之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的女学运动亦蔚为壮观。与中国不同,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呈现出浓厚的社群属性,它具有灌输政治意识、促进华人社会发展等社群整合功能。在办学机制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则依托社群力量筹措经费和召集师生,加以制度化的管理,从而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华人社群与女子教育的紧密关联,亦表明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唐人街叫牛车水,是新加坡华人集聚的地方。它居于新加坡河南面,是许多外国游客眼中的唐人街。当然,这个很有华人特色的地方就是早年中国先贤南来落脚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 在新加坡二百多万居民中,华人约占了76%,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是新加坡的开拓者、建设者,是新加坡的主人。华人既成了新加坡居民的大多数,他们的文学当可看作新加坡文学的代表。因此,考察新加坡华文文学当可见新加坡文学成就之端倪。新加坡华文文学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由萌芽期起至二次大战结束时止(1919—1945);二、由二次大战结束时起至新加坡独立时止(1945—1965);三、新加坡独立时起至今(1965— )。前两个阶段属于马华文学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新、马曾经是一个国家;在文化渊源上,新、马华人均来自中国;在现实生活中,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为了适应世界、亚太地区的变迁,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新形势,对其内外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在文化上推行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政策,这些新的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为当代新加坡华人社会和中华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当上世纪80年代政府重新赋予华人社团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功能之后,几乎所有的华人社团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最大的努力促进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当代华人宗乡文化的内容与形态有: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制度化的常年宗乡文化活动、由方言社群主办的“方言文化节”.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会馆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是为中华语言文化在非华人族群的传播中扮演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兵  杨荣华 《教师》2012,(18):5-7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马来语为新加坡国语。因曾是英国直辖殖民地,所以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华人占总人口74.1%(2011年数据),新加坡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改以华语(普通话)作为新加坡华裔的沟通语言,效果显著。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华文日渐式微,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其原因是深层次,多维度的。但诸多人士对华文在新加坡的使用价值和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华文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由“四大关系”说开去,问诊新加坡华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后,闽南人大量移居海外,他们辛苦劳作,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付回家乡,一代又一代的闽南华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由此产生了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联系勾通的侨批业。侨批成了华侨与侨眷重要的情感纽带,也造就了闽南侨乡独特的侨批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本文拟以早期闽南水客为例,对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侨乡地区的侨汇输入有两种重要的形式,即水客和侨批。本文主要介绍了梅州客家地区的水客业和侨批业的发展历史、输汇情况及若干特点,以期对这两种侨汇输入形式在客家地区的运作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银信是晚清民国时期五邑及其周边地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之侨汇、书信的统称,它属于跨国民间文献,是广东侨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邑银信的构成包含核心要素与关联要素,除具有广东侨批的一般特征之外,五邑银信还独具特点,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精神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西票号组织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金融组织,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别于其它金融机构的制度,因而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以其组织制度为对象,从资本的组织、用人制度、职工待遇、总分号之关系等方面予以探讨,并对其衰亡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票号的决策者过分地固守旧有的传统,是其在民初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吧达维亚华人公馆的档案资料记载了19世纪中叶侨批局出现之前侨批业营运的情况,包括早期水客、经营方式、经营过程的信用保证、侨批纠纷的解决、经营过程中不可预见情况的处理等.在1787年到1846年这段时间里,水客作为一种行业,从事侨批递寄,制度上已经相当成熟.侨批局设立以后,水客在早期侨批业运营过程中建立的制度,诸如发展总分局的网络、收款后出具单据、兼营金融或者商贸业、利用汇水差价和商贸业获得利润等等,几乎都为批局所继承.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美洲华侨之乡”,华侨向侨乡源源不断输入巨额银信(侨汇与华侨家书)。海内外各种团体为争取银信递送中的利益,或以家族亲情纽带和地域意识、或以现代权利义务观念为理据进行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引发的侨乡社会观念转变,是乡土社会开始向工商社会转型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人移民以多种方式将汇款注入到有"侨"传统的东南沿海地区,带动了整个"侨乡"的社会转型。本文试图从"动员"与"被动员"的视角,考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中华人移民作为一种跨国性资源是如何被各方力量动员起来的。一方面,中国国家至侨乡地方社会在将华人移民裹挟并卷入整个中国市场转型与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动员传统;而一方面,华人移民一直延续传承的被动员传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重新焕发生机。这种"被动员传统"与"动员传统"相互联结,促使华人移民成为侨乡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中国社会集信贷、汇兑一身的金融机构,山西票号的信用性质长期以来为人们所质疑。从资本执行职能、经营业务、服务对象、信用形式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山西票号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银行而非封建社会的高利贷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印裔族群因其内部构成的精英性和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备受关注。随着印度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强烈文化价值认同的推动下,他们向祖籍国输送的侨汇亦迅速增多,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逐渐占据了印度侨汇收入的首要地位,从而为印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侨乡研究成果,不仅涵盖了侨乡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各个研究领域,还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侨批银信、侨乡建筑、侨刊乡讯、侨乡契约等重点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