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国际原因有:十月革命的鼓舞、共产国际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国内原因是:救亡图存需要新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武装、有相融的思想基础、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精英;更因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品格、批判精神、真理品性和开放特点。  相似文献   

2.
方可人 《文教资料》2013,(19):70-7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主义”碰撞、交流与斗争中建立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胡适作为非马克思主义者,固然是他所坚守的“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与传播者,但是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贡献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应该给予客观公正评价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过三次有名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这场斗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五四"时期中国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以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等为代表的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党先进知识分子,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杂志为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含有诸多曲解、误解的成分,甚至有借马克思主义宣传其革命学说的倾向。但从客观上讲,这些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传亮 《历史教学》2002,1(8):20-26
五四时期的国民党人以<觉悟>、<星期评论>、<建设>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也较深刻.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纵览中国从私有制产生起四千来年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前21世纪产生私有制进入奴隶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期的“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第三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起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远。这四个阶段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由遭受历代统治阶级压迫和驭用的黑暗时代,到奋起造反的革命时代,进入获得翻身解放的新纪元,最后迈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知识分子继承和发扬自已的优良传统,自己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历史命运,与时俱进,坚韧不拔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做贡献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的废娼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废娼运动。这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历时5年之久。这次运动对中国妇女解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妇女解放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一支,其主要内容有爱国救亡,反对封建礼教,树立独立人格,争取经济独立和争取教育平等等。五四运动推动了妇女运动,开创了妇女运动的新时代,妇女运动反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追求民主科学,勇于探索创新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丧葬礼俗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俗情与儒家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丧葬礼俗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从而产生新式丧礼观。在新式丧礼观的影响下,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俗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引起丧葬礼俗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关于"社交公开"的讨论伴随着中西思想的碰撞,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在呼吁男女平等、追求女子解放、争取女子权利的过程中展开的。五四时期的男女社交公开,极大地扩大了女性身体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鼓励着广大女性冲破旧有的封建思想观念,引导着她们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男性,以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社会。一种新型的、和谐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从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个性观念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五四主流思想家的主导话语 ,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观念。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维度理解五四时期的个性观。消极个性指对宗法性和奴隶性的反抗 ,积极个性与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等有密切关联。五四时期的个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现代性意识的发育历程。五四主流思想家注意到消极个性与积极个性的多重内涵与意义 ,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理解的深化。同时 ,个性观上的局限也表明中国现代性意识发展的曲折性与困难性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对五四前后报刊的研究进入繁荣阶段,不仅在研究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均有突破。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将学界有关研究"五四前后报刊"的学术概况进行梳理、综述;同时分析总结学界目前对"五四前后报刊"研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以期为深化"五四前后报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鉴别和斗争,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报刊、组织工会运动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恋爱的本质、恋爱在婚姻中的地位、怎样实现恋爱自由、恋爱与贞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同时针对当时某些偏激的恋爱观点和做法,进行了正面引导。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关于恋爱问题的探讨对于当时的人们正确认识恋爱问题、鼓励青年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冲击旧的封建婚恋观,建立现代婚恋观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含义的多值性,内含着对现代性理解上某种先在的片面性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现代性选择"方案"。在这一现代性"方案"中,也先天地存在着"整体性反传统"的内在缺陷,"五四"学者对传统的激烈偏执性否定和后来的某种程度的反思、调整,表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种现代性悖论。  相似文献   

20.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伤情感涵蕴的精神向度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其情感主题的生成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五四”新文学感伤情感的独特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