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前引导——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 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如何缩短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的距离?课前引导学生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让他们置身与文本极为接近的情境中,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将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2.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长期以来被解读为经典的“恶人”形象.这种简单粗暴的解读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把学生与真实的文学、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隔离开来.深度的文本解读,就是要打破这种“标签化”的理解套路,尝试还原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文章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真实的人性,并运用对比阅读和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理,尝试打开“我”的视角,体会人性温度,全面解析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3.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以知识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 ,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的对话机会 ,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 ,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 ,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没有对话 ,也就没有人的发展。新课程语文教学需从哪几方面帮助学生开展“对话”…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诚地感悟,真实地感受?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  相似文献   

5.
李大江 《教书育人》2013,(11):23-23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的“困难户”到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农村中学连续三年第一,从学生流失数量达500余人到全部回流,从“问题餐厅”华丽变身为“全区十佳”,从一所濒临招生困境的农村薄弱学校到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发生在临沂市兰山区一所农村中学——半程中学身上翻天覆地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8.
梁俊 《江苏教育》2022,(65):14-16
“真实情境”需要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任务性”。“表达与交流”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触发学生交际动机,唤醒其作者意识、读者(听者)意识和目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挖掘社会生活情境”“提炼文本情境”“创设拟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帮助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产生真切的感受。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运用“移情”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人情人境地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呼吁学生关注“谦虚”的美德.但文本的道德关注遭遇学生的质疑——文本的虚假与刻意.因此,对于儿童的成长,更应从教材艺术性的角度关注,让真实引领,同时更应从学生的思维延伸角度关注,让文本成为求知、进取、做人理念提升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1.
“理解”“发现”“反思”作为思辨性阅读的关键思维工具,可以搭建起《荷塘月色》思辨性阅读的思维支架。通过文本细读,先带着学生去“理解”文本有“什么样的荷塘,什么样的月色”;随即带领学生挖掘朱自清“为什么选择写荷塘,为什么选择写月色”来寻求审美“发现”;最终引导学生对“采莲世界”、“西洲世界”进行比较,“反思”出文本“不仅仅是荷塘,不仅仅是月色”,进而还原出朱先生的真实生活图景:在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反复穿梭以寻求精神的短暂自由。故而“荷塘月色”恰恰是他接通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审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夏芳 《广西教育》2011,(31):17-17
一、“由言逆意”解读文本法及其局限性解读文本时,教师容易受到思维模式的制约,即通过带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层层解剖、分析,真实地还原作者所表达的意图,也就是作者或编者在创造文本时所要表达的意图成为教师解读文本的原始动力和教学活动的追求目标。虽然这种文本解读策略能使学生在思想升华、人生感悟方面少走弯路,但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这种“由言逆意”的文本解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师》呼吁学生关注“谦虚”的美德。但文本的道德关注遭遇学生的质疑——文本的虚假与刻意。因此,对于儿童的成长,更应从教材艺术性的角度关注,让真实引领,同时更应从学生的思维延伸角度关注,让文本成为求知、进取、做人理念提升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4.
冯爱琳 《学语文》2022,(5):23-26
“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发出的语文教学宣言。“浅浅地教”包括坚守、回归、朴素、真实四层含义,重视基于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堆积起来的扎实和丰厚,强调在朗读中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和坚守,对学生真实学情的尊重,对语文诗性品质的敬畏,以及对语文教学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师瑞 《高中数理化》2013,(18):56-57
“支架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基础上,吸收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和陕西师范大学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此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且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情境问题”使学生能面临一种真实的任务,刺激学生思维激起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即下文所议“锚式问题”;而“链式问题”是由“锚式问题”分解出来的一系列树权状问题.如同破案线索一样,是链接在锚上的一条条由层层问题组成的“索”,教学中抛出“锚”后让学生沿着这一条条“索”展开探究.它的设计要具有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并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变身为侦探,教师变身为指挥员,“链式问题”就是破案线索,在教师指挥下学生独立思考,构思方案尝试解决,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及时补充子问题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使学生有信心一直探究下去,直到思考完成所有问题,达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秉持的一种策略,追寻的一种理想。然而在践行中,由于教学的“作秀”对学生的误导,应试的“功利”对学生的戕害,“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目标、过程、结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真”问题。让教学成为一种真诚的对话,让考试成为一种真实的应答,是其“归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领会文本深意,一定要注重还原文本的内在真实,从文本客观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由字词品析还原文本内在真实;由句子赏读还原文本内在真实;由情感体悟还原文本内在真实。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探讨三个要点:“革命”、“散文”文体特点和抒情手法。其中,散文的文体特点从“写作对象”(烈士人物形象、人物精神品质)和“作家情感”两个方面切入。教学形式是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文,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语文任务的过程中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与体验来引发思考、形成感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在亲历中形成。“体验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读文本的韵味;构建趣味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文本的深刻意蕴;链接读写环节,使学生在情感感悟中增强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很多时候,面对课文文本,教师的教学立足点往往处于一种经验性的感受谬见状态.挖掘课文文本中的教学细节,使其形成新的课程资源,用细节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白,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真实的阅读体验,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读者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