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和科技的动力源,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而也必然相应要求教育观念要更新,核心是要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目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它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最佳抉择。在此环境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研究。以下为本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顺应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教育理念。现阶段提倡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创新本位”,把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 ,以发展为目的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趋向的新型教育。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统…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因而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杨争鸣 《云南教育》2011,(21):45-4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以实践和创新为重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运用新的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人的创新精神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要定位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的需要,把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高等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机制,真正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教育 ,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和科技的动力源。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而也必然相应要求教育观念要更新 ,核心是要把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 ,教育目标要定位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面 ,这就是创新教育。一、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是面向 2 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要求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 :通过一项创新 ,开发一个产品 ;通过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 ;通过一个市场 ,创建一个基地 ;通过一个基地 ,推动一个产业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它表明 ,和传统…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编一     
《试谈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河北科技大学 卞素芹 郁树廷 邮编 :0 50 0 54)文章认为 ,2 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 ,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 ,高等学校不仅要进行重大改革 ,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教育体制、课程体系等方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良好的条件 ,而且要教育学生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掌握创新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 :(一 )树立全面发展观。2 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些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把握住素质教育之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 ,注重更新、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经济。知识是人创造的 ,储存在人的大脑中。所以 ,知识经济时代又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具体地说 ,所谓基础性学力就…  相似文献   

11.
王立云  孟鑫 《教书育人》2001,(10):11-12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学校要面向21世纪,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性人才掌握着知识经济的主动权,谁拥有大批创造性人才,谁就占领了21世纪的制高点。 一、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一)培养创造性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严峻挑战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生产要素,经济的增长直接依赖于人们对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学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大学教育还要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知识创新。创新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高等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包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以人为本”、“张显个性”、“理融合”、“人才竞争国际化”、“以德为本”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因此 ,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教育功能作出的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在知识经济正见端倪的时代,高等学校应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个性发展与思维品质为着力点,进行教学体系创新,全面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教学观念创新传统的大学教育以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继承和积累,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的内化以及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制度和评价标准等,妨碍了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6.
赵军浩 《考试周刊》2012,(44):127-12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江泽民同志曾先后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邓远 《成才之路》2009,(25):22-22
法国教育家朗格说得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之际,一场新的革命——知识经济浪潮正在悄然兴起。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的发展给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用教育的创新来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要目标,对高等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观点是:高等学校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20.
张祎澍 《考试周刊》2015,(13):157-158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培养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成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新思想、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与哲学思维紧密相连,它们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