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伤口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会更具魅力。苏轼是豪放派诗风的杰出代表,但豪放与真实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有真实的内容为基础才更能显示文学作品的豪放风格。因此,现实主义成为苏轼诗文的一大特色。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渗透在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最能引人共鸣。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风俗画呢?它是指作品中描绘社会生活风俗的艺术画面,它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风俗内容的艺术再现。风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集体生活的“抒情诗”。它洋溢着人们生活的情趣,闪耀着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的光彩,呈现出人们道德风尚的色调。因此,比  相似文献   

3.
张婉姝 《文教资料》2014,(27):17-18
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都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发展中有历史渊源,同时也有差异性和相同点。新闻作品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再现",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作品通常都是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再现场景,刻画人物,反映社会面貎,揭示生活本质,传达作者思想观点,寄寓作者情感倾向。文学作品一般都蕴含着独特的深层意蕴、特定的民族心理与鲜明的人文精神。那么,阅读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做到火眼金睛拨迷雾,蛛丝马迹识奥秘,准确概括作品的主旨,深入发掘作品的意蕴呢?从"小"处钻探,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以描写一个特定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地域风情见长,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中,作家对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人性美进行了着力的讴歌赞颂,由于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创作中童年意识一直统摄着他的审美理想,成为支配他创作的特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发表了他的权威性文艺学著作《镜与灯》.在此书中,他根据世界、读者、作家、文本四个不同的视角参数,将古希腊以降的整个西方诗学归纳为模仿论、实用论、表现论、客体论(文本论)等四大流派.从此,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步入了科学化的轨道.实际上,以往的任何一种文艺理论形态,都是以这四个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作为理论强调的中心.比如,模仿论要求作家要真实地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实用论强调文学作品要在审美的形式中对读者有所教益;表现论则认为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客体论则主张将…  相似文献   

7.
劝酒辞是中国酒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劝酒辞由旧时酒令演变而来,是当代民众集体心态的真实映照.嬉笑怒骂,不拘一格,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社会风俗画:既有描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群丑图”,也有再现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观形记”,还有温情脉脉、充满人伦天理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8.
汉代涉及商人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风格。传记散文中有着奇巧美,杂史散文中有着醇正美,诗歌中有着对比美,大赋中有着富丽美。汉代文学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商人的行为风貌。  相似文献   

9.
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从文化语境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如何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正确理解并翻译原文,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文学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作家主观思想感情的表现,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为艺术美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电影诞生后,人们就开始寻找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影视艺术形象最真实、最具有直观性,能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的一切细微特征,从而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地反映对象的独特能力"。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电影都要面对电影"真实"问题。纪实性电影美学观认为电影的"真实"观念是对现实世界客观的、真实的再现,其代表有纪录片的先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本文将从这两个电影思潮去探讨"真实"观念。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农民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人物,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力。农民这一称呼,凝聚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它在人类精神空间中具有丰富、广博的审美内涵。莫言的小说在描写农民的农村生活时,他不是刻意宣传农村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而是在描述乡土风情特色的基础上,真实记录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表现农民的成长历程。他在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后,在当下语境中塑造了一批性格更加多元,美学品质更加丰富,文化内涵更加复杂的新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资源价值毋庸置疑。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能够真实反映特定时空框架下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如《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与情感表达,如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对收复山河的迫切愿望,而这种人文性特点与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谋而合”[1]。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中,准确而深入地领悟、体味作品的意境,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进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高中新课程教材文学作品比例大大增加,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用"意境再现法"指导文学作品阅读,就不仅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一、画面与镜头:意境再现法的含义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含有深沉的意蕴,具有优美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问题,由于资料匮乏,国内研究者基本上尚未进行细致的探讨,一般只是笼统地称其为“市民阶层”,这样的概括显然过于宽泛,不利于更深入的研究。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接受群体,要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做出评判,首先得选好一个相应的参照系:从内而言,首先应当明白这类作品是谁(作者)写给谁(读者)阅读的?从外而言,在做出评价时,还应该明确是拿谁(此类作品)与谁(他类作品)进行比较?不同类型的作品,均有其不同于他类作品的特质。才子佳人小说亦然。  相似文献   

16.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折射出社会的审美需求。因此,对文学作品的全方位解读,就应不仅仅停留在文学层面,而应深入到社会的层面。要透过文学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社会内涵。《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和历史,我们应该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一斑。  相似文献   

17.
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校铭 《成才之路》2010,(3):I0018-I0018
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是通过朗读者以特定的文字材料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再创造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文学都属于社会现象,但二者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本文从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入手,通过分析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得出"新闻是再现真实的生活,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复制’,文学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反映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的‘提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小说,背景满溢而情节不多,但事实上正是由此,风俗、民情和人物共同构成了其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他以"生活图景"作为小说真正的叙述对象,用人物再现的方式使各篇小说之间紧密相连成为一幅完整的连环画卷,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以及一般"风俗画小说"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20.
龚培芳 《成才之路》2011,(28):77-77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便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