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社科部承担着玉溪师专“两课”的教学任务,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要完成这个重任就必须提高“两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社科部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达成了共识:要提高“两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把“两课”教育教学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运用系统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溪师专在建校之初,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就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要有坚实的科研作后盾.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教学科研论文的发表园地,也为了把师生们的科研成果推广出去,同时也把外面的新的教学科研信息引进来,经过学校反复地论证,决定创办《玉溪师专学报》.1985年年初,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了我校创办学报的申请(定为内部交流学术刊物),玉溪师专学报编辑部也同时成立.同年11月出版了《玉溪师专学报》的第1期(创刊号).1986年学报编辑部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玉溪师专学报》为16开本,综合版,双月刊;并取得了云南省内部报刊特许证.1988年由省新闻出版局换发内部报刊准印证;1995年再次换发云南省内部期刊准印证;1998年根据国家和省出版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停止使用内部刊物刊号,改为内部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茀     
张教授 1938年出生于云南省澄江县 ,196 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0年调入玉溪师专中文系 ,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 1985年受命创办《玉溪师专学报》并任副主编 ,主持学报工作至 1993年 ,随后 ,受命组建玉溪师专对外汉语教学班 ,主持外汉教学工作至 1998年。自 1980年以来 ,张教授出版专著 7部 ,参编教材 4部、地方志 5部、地方文化丛书多种 ,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 ,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玉溪方言志》、《新平方言志》、《澄江方言志》、《永善方言志》、《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玉溪地区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玉溪师专学报》物理系专辑经过精心的准备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专辑的出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报编辑人员和物理系的师生们为此作出了努力,专辑是这个群体劳动的结晶。 玉溪师专物理系创建于1978年5月,建系17年来,在玉溪地委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从1980年到1994年的14年间,已有13个班的529名学生从物理系毕业。在此期间,还先后培训了在职中学物理教师70人,为玉溪地区和云南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20年,可使婴孩成为充满朝气的青年,20年,玉溪师专伴着全国改革的步伐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回首20年,师专人抚今思昔,无不为之感慨万千!20年的创业,创业艰辛,20年的历程,甘苦几多.(一)二十年间的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我浑身带着山村泥土的芳香匆匆参加了考试,因属“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录取比例限制未能被本科学校录取.1978年5月玉溪师专开办,我高中时的老班主任陈正春老师劝我到玉溪师专就读,可这块满园荒凉、没有一幢教学楼的地方与我心目中的大学相距太远,于是我坚持要再次参加高考.1978年我不仅因为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还因为下乡期间作为农民代表曾参加过一个后被称为“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工具”的创作学习班政治上受牵连,再次未被录取.长辈及我的也是地富子女的老师们,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深知以上两顶帽子将会使我受到的影响,在他们的劝说下,我跨入了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的玉溪师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加快了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成为众多国家注视的窗口.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也成为世界人民热衷的热点.无论外商、富豪,还是贫民百姓都纷纷踏上这片文明古国的土地,开始他们的“中国生活”,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之风.玉溪师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这大好形势下适时而生,成为一个于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搭建中外友谊桥梁的特色领域.(一)玉溪师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玉溪师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创建于1997年,是设属在外事办下的一个于教育与文化多流为一体的机构.主要业务是承办我校国际文化交流事宜及对外汉语教学.目前,承办对外汉语教学班是中心的重点特色.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玉溪师专建校20周年.2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仅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玉溪师专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却充满着艰辛、不懈奋斗的创业精神.20年前,玉溪师专是在“文革”结束后一片荒凉的原玉溪师校的旧址上,几乎是白手起家、创业发展起来的.现在,学校占地263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教师386人,其中教师250余人,教授4人,副教授31人,讲师123人;设有师范专业9个,专业发展方向2个;非师范专业4个,专业方向6个;自考辅导站1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1个;拥有各类实验室33个,语音室3个,微机室2个;有藏书达32万余册的图书馆和能承办省级运动会的各类体育设施;报纸和学术刊物各1个;还创办了校办产业“三高公司”及其附属的特禽养殖场等等.形成了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的高等专科人才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的,有着较  相似文献   

8.
玉溪师专创办至今已二十年.二十年前,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社会急切地呼唤知识、呼唤人才,人们迫切地寻求教育,要求读书.在这种大背景下,玉溪师专诞生了.今天,这所学校占地260亩,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990余人,在职教职工386人,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及方向达到19个,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累计基本建设投资380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近500万元.办学初期,几个专业共9门课程参加省统考,获得六个第一、两个第二,一个第三.之后省教委多次组织专家对各个专业进行评估,均获得很好的成绩.从95年开始,省教委对全省专科层次在校生进行英语统考,玉溪师专连续三年获第一,98年获第二.是省文明学校,地区文明单位.办学二十年,向社会输送了一万余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在全省十所师专里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大力加强和发展地区性的专科教育,特别注重发展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专科教育”.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校教职工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学校党委、行政制定了玉溪师专改革和发展分三步走的目标,即在立足于办好师范专科,为玉溪地区完成“普九”任务培养足够的合格初中教师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先举办几个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非师范专业,然后逐步建成玉溪高等专科学校,最后发展为综合性的地方大学.向着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奋进,肩负起为玉溪地区中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双重任务,必将大大提高我校的办学效益,使我校为玉溪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告作者     
《玉溪师专学报》自1985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大家大力协助与支持,使得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在此我们对大家表示感谢。为了使学报今后办得更好,现有几点要求说明于下: 一、来稿请用方格稿纸书写,除文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评估已经开展两年多了,玉溪师专物理系“基础物理实验室”、“应用物理实验室”参加了国家教委委托省教委组织的“合格实验室”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之宗旨,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基础物理实验室”、“应用物理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已获“合格实验室”称号.本文简述了评估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以期在今后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使物理系合格的“两基实验室”顺利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玉溪师专学报)创刊于1985年,历经了15年辛勤的耕耘,现在,已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从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并更名为(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这是我校办学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校学报的公开发行,说明了多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也与各有关单位多年来的热情关。心、支持和帮助分不开,标志着我们在办学报工作方面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高校的学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首先,一所高校的建设发展和办学水平如何,同它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水平息息相关。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呈一种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学为科研创造提供…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构想的产生为了对玉溪师专数学系在教育教学中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1989年10月,数学系组织了两个调查小组分赴几个县,就玉溪师专数学系毕业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了一次跟踪调查。通过访问县教育局和中学领导,与毕业生开座谈会、个别交谈、听课、填表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这些毕业生大都能完成教学任务、服从组织分配、工作中兢兢业业,多数能博得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有部份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成绩优秀,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较牢靠,但就是难以通过较好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显得口拙舌笨,所掌  相似文献   

14.
玉溪师专的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多年,已形成制度,所做工作富有特色,历年来多次受到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的表彰.九六年,玉溪师专根据国家、省和地区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和实施了以“大学生志愿者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行动”为主题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其工作更见成效,并且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本文试图就其实践的情况谈一点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努力提高“两课”教学效果,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改进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迫切任务,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我校“两课”教师也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投身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应该有新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如何发挥共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党委根据上级组织“逐步推行和建立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的精神,结合实际,建立了党员目标管理制度。1991年试行,1992年正式实施《玉溪师专党员目标管理办法》。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以下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历史性的决策,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亿万人民的心愿.回顾改革开放2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玉溪师专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后所转化的无穷力量.20年来,玉溪师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艰苦创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一九八三年云南省语言学会年会上,笔者曾写过一篇《罗岁常培先生遗著<云南之语言>简介》.这篇短文引起了很多语言工作者的兴趣.都想找原著一读,但原著出版时间至今相隔四十年之久,的确很难得到.现蒙玉溪师专学报同意,笔者将保存完整的原文重新整理翻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玉溪师专化学系创建于1978年秋.1987年经省教委批准实施“化学、生物主副修”教学计划;1993年秋增设“应用化学专业(方向)”1994年秋承办自考辅导“市场营销”专业班;1997年增设“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现在已经建成师范与非师范兼容的综合性多学科系.化学系现有专业课教师19人,管理人员2人.化学专业课专任教师12人,生物课专任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实验师共9人,馆员1人,助教7人).教学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日趋完善,基本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化学系自建系以来,在上级组织的关怀和学校历届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从严治系,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系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经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勤勉自律,扶正祛邪”的良好系风.在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长进,赢得全校师生、学校历届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公认和好评.  相似文献   

20.
告作者     
《玉溪师专学报》自1985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大家大力协助与支持,使得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在此我们对大家表示感谢。为了使学报今后办得更好,现有几点要求说明于下: 一、来稿请用方格稿纸书写,除文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律要使用规范的简化字。文稿不论是手写还是油印。都要求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