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李明 《山东教育》2003,(25):31-32
一天,教学《燕子》一课。读到“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我问:“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感受到春天太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春天优美动听的旋律。”有的说:“我感觉电线太高太长了。”他们紧扣问题,发表见解。我正要接着按既定的教学步骤往下讲,忽然听到:“老师,为什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不会触电呢?”我大吃一惊,这可是事先没想到的呀!我也不明白。这真是“节外生枝”,怎么办?是不予理睬,强行砍掉,…  相似文献   

4.
《三借芭蕉扇》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节选,对于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教材内容。可是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做到“老课新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实在没有把握。可是结果出人意料:整堂课充满了课改新气息,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潜能得以进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得到了释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节录片断,与同行一起品味。  相似文献   

5.
《燕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课)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一篇优秀散文。课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情趣横生,想象丰富,给人以  相似文献   

6.
《教材的缺陷》一文的作者,对《燕子》一课的文字改动提出了批评。其实这涉及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入选教科书的名家名篇要不要改?如何改?我从事教材编辑十多年了,每每遇到此类问题,所以也想谈谈个人的看法。先说说入选教科书的名家名篇要不要改。  相似文献   

7.
当前,报刊书籍、影视屏幕上“想象”和“想像”频频出现,叫人无所适从。学生作文中也是如此,有的老师见到“想象”就改为“想像”,或者相反。可学生都有意见,理由是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用的是“想象”,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2005 年)以“想象”为推荐词形。“像”“象”二字,古来通用。《易经·系辞下》里就有“象也者,像也”  相似文献   

8.
师:请大家演一演课中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小露珠,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五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描写的是北大荒这个特殊的地域在秋天里的美丽景色。全散发着特殊的乡土气息。在作的笔下,天、地已成为童话般的世界。一次培训的机会,我走进了课堂,聆听了一位女老师的执教。  相似文献   

10.
11.
12.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读多韵味 语教学中的人性的把握,主要是强调学习过程中“情、趣、韵”的追求。课始,力求在读读背背,吟吟诵诵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当我与学生们共同欣赏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了秋天的充满生机和收获后,看着学生一张张情绪高涨、意犹未尽的脸庞,我拉起身旁的一位小女孩说:“来,老师也带你们去秋游。”学生们拉起了小手,跟随着我唱起了《郊游》。我适时用动情的话语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郊外,面对着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你们最想干什么呢?”喜悦飞扬在学生的脸上。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在青青的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赵龙 《教育文汇》2006,(3):40-40
课文《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之间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样一则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很多同学小时候在夏夜纳凉的小板凳上就听老人们讲起过,他们太熟悉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了:憨厚老实的牛郎,贤惠温柔的织女,神奇的老牛,还有天庭中那无情无义的王母娘娘……是这些生动  相似文献   

16.
浙教版小学语第五册。一、图像引入,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多媒体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浩瀚无边、波涛汹涌)  相似文献   

17.
第九册有一篇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因为我们五年级学生与雨来年龄相仿,于是学起来特来劲,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禁不住认真揣摩、刻意模仿,对鬼子的凶神恶煞,也就自然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18.
李德强 《湖北教育》2002,(7):37-37,38
最近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练习课。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一、练习一 师:学校拉回了一车煤,将其全部做成煤球。你大概要几天完成?(师有意让一高一矮两生回答)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上的“发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发现机制,符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因为阅读教材都是现成文章,新知识不是直线排列而是螺旋递升的。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句式,完全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对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来感受。  相似文献   

20.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5,(12):19-19
新课程像一股春风,吹活了教师们创造的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