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晨 《班主任》2014,(9):14-16
笔者曾在校同看到如下一幕:运动会结束后,一位教师正在整理器材,看到跑道上有一群男生经过,便喊道:“你们几个同学过来帮忙收拾一下!”没想到那些学生充耳不闻继续前行,这时另一位教师喊道:“某某、某某、某某……你们过来帮老师收拾一下!”神奇的是,这群学生加快脚步赶过来帮忙。  相似文献   

2.
笔者常听到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体美课后一起议论纷纷:某某老师的歌唱得真好,某某老师的画真棒.某某老师的前滚翻动作真优美。言谈之中颇有羡慕崇敬之情。可很少听到有学生在上完语文课后议论某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某老师的书读得感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都能充分地利用自身这个课程资源,“下水”而导之,而语文老师没有“下水”,没给学生以示范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随同本校教师去乡下小学听一节数学观摩课,我发现,班中的“后进生”被老师们集中到了教室的后排,他们在课上也多次举手,但老师就是视而不见。在课堂练习时,笔者起身看后排学生做题的情况,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对笔者说:“这是某某某,是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每次测验都只能考几分。”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令笔者很有感慨。我想到前不久读到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韩国故事,说的是某某官员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他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  相似文献   

5.
老师,报告     
<正>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报告老师”。下课,你刚在办公室想喝口水,与同事聊个天,就有学生喊报告:“老师,某某同学踢了我一脚。”“老师,某某同学在玩黑板。”“老师,某某同学拉我的衣服。”……这些报告中,有一些的确需要班主任出面处理,如:学生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俩学生打起来了……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小朋友报告时,我无论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专心听。如果是大事,就及时处理;如果是小矛盾,我就主持一下公道,安慰一下受到伤害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到老师手里拿着一份考试排名的名单。我战战兢兢地听老师念最后10名学生的名字,生怕自己的孩子又成为老师“慷慨陈词”中的一段“精彩片断”。好在那次老师没拿我的孩子做例子。不过,别的孩子“给全班拖后腿”的问题,对我来说也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最后,老师宣布几个学生的家长留下来,其中就有我。只见那几位家长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老师指着名单开始“训话”,某某就是不踏实,从多少名降到多少名;某某实在不用心,已经排在第多少名……我想起在瑞典参观小学和中学的情景。小学的孩子是…  相似文献   

8.
庞玲 《辅导员》2009,(13):90-90
记得一次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作文批改后,笔者归纳了一下,学生在作文中除了用大量的篇幅写老师外貌以外,写的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某某学生病了,老师带他去医院看病;某某学生成绩不好,老师经常留他下来补课;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大雨,某某学生走不了,老师亲自打着雨伞,送他回家……  相似文献   

9.
“面子”一词,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当中,经常提到。如:某某学生这次考得不好,挨了批评,很没有面子;某某学生考得好,连老师也觉得很有面子;某人不给面子;某人很要面子等等。面子,实质上是人们自尊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当这种自尊需求得到满足时就觉得有面子,否则就感到没面子。  相似文献   

10.
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某某上课看课外书。”“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某某偷人家东西。”“某某……”频繁得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  相似文献   

11.
笔者常听到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乐、体育、美术课后,就在一起议论纷纷:某某老师的歌唱得真好,某某老师的画真棒,某某老师的前滚翻动作真优美。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几年来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发现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小学生喜欢打“小报告”:“某某不做作业”、“某某打架”、“某某骂人”……课外有,课堂上也有;教师常遇到,班主任遇到的则更多。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报告”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每位教师(尤其是班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听一位年轻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当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酒店门口挂着一串灯笼,依次是红、黄、蓝、红、黄、蓝……可酒店门口的一辆汽车挡住了一部分,只露出6个,小朋友猜猜,这串灯笼接下去是什么颜色,一共大约有多少个?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第一个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把汽车开走!”男孩响亮的回答令其他孩子哈哈大笑,也让老师手足无措,只得轻声说:“坐下!”直到某某学生的回答与这位老师设计的本意相符,她才满意地对某某学生说了一句:“你真聪明!” 我观察了头一位回答问题男孩的表情,他的头慢慢地低下去,低下去,以后老师再提问什么,他再也没有举过手,一直到下课……  相似文献   

14.
新疆各大专院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的汉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课是比较抽象的,又须反复操练,再加上汉字难记,难写,难认,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就更有必要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主要讲一讲“寓教于乐”这一中外教育家早已总结出的教育原则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现实中常听到学生议论:“我最爱听某某教师讲的课”,“某某老师讲课真有意思。”“某某老师一讲课我就来精神!”同样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5.
李霞 《今日教育》2008,(10):38-38
在学校里,或许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些教师或大声斥责,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或冷眼相看,恨铁不成钢;或一纸“告状书”告到家长处……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于是,有些老师就会说“某某学生屡教不改”“某某学生太顽固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  相似文献   

17.
教室内后墙上的“大家谈”栏目,在美丽的花边中间,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纸条。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栏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感谢的,有批评的,有寻找帮助的,有提建议的,有写给某个同学的,有写给班主任的,有写给科任老师的,有写给全班同学的……这个栏目对整个班级的建设可谓是功不可没。我自然喜欢通过这个栏目来沟通我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它,我可以及时了解班上的最新情况,如,某某同学做了好事,某某同学需要帮助等;通过它,同学们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通过它,各科任老师也可收到学生对他们所教知识的及时反馈。总而言之,…  相似文献   

18.
张毅龙 《湖南教育》2002,(18):20-21
前不久,笔者下普通小学搞了一些天的调研。耳闻目睹,发现不少学生在传唱“垃圾儿歌”。归纳起来,这些儿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戏谑的。如“李白撞墙贴海绵,一撞就是30天,谁知撞到老麻雀,麻雀一下成了仙。”这类儿歌往往是学生课后游戏时,当作顺口溜来念,或和着游戏节拍来唱的。一类是调侃同学的。如“某某一回头,吓死河边三头牛;某某二回头,乔丹改行踢足球;某某三回头,哈雷慧星撞地球。”一类是抱怨学习和老师的。如“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结伴闯社会……”这首儿歌在城区的不少学校都有流传。一类是夸…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种。造势型。一种是语言鼓励:“棒!棒!你真棒!”还有一种就是只要老师说“说得好”,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鼓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十多次的鼓掌突显课堂气氛之热烈,为课堂气氛造势。激将型。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能不能干?”学生有气无力地说:“…  相似文献   

20.
【过程描述】“老师,这首诗某某还会唱呢。”“是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怎么样?”“好!”这是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的一段插曲。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很大,灵机一动,宣布下堂课(正好是下周一)举行诗词演唱活动,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设计出活动方案,写出一份计划书,计划书的格式要求参见课本附录“应用文”中的“计划”一节。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讨论起来。笔者不忍心泼冷水,只好临时改变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拟计划。师生互相启发、补充,完成如下:“诗词新唱欣赏会”活动课计划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