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泰山记》一文中,作者鼐姚在记叙登山和观日的时间分别是“丁未日”和“戊申晦”。“丁未日”是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无疑。“戊申晦”因课文注释:“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所以学生大多以为“戊申晦”是十二月三十日,其实“戊申晦”应是十二月二十九日。一、作者与友人是“是月丁未”……由南麓登”,“望晚日照城郭……雾若带然。”这就告诉我们,作者与友人由南麓到达山顶是“丁未  相似文献   

2.
舒广袖 《语文知识》2001,(10):15-17
姚鼐《登泰山记》说:“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在这里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干支搭配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那么,“戊申”这一日的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晦”字呢?反之,“晦”这一日一定是“戊申”日吗?要说清什么叫“晦”,还得从月亮和月相讲起。我们的祖先通过对月相的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圆缺是有规律性的。在一个太阳年中,月亮大致圆缺十二次,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就是这个道理。但不尽人意的是:月亮圆缺十二次仅得354天,比一个太阳年少十一天还多。这个缺陷,人们只得采取闰月的方法加以补救。这样,阴历(以月亮圆缺为依据的记历)和阳历(以太阳环黄道一周为依据的记历)就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我们祖先长期使用的“阴阳台历”。  相似文献   

3.
姚鼐的《登泰山记》初读之,总觉得有些索然寡味.但又频频见诸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其深层次的东西吗?带着这个疑惑去重读,果然看到了其勃勃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姚鼐的《登泰山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有很高的思想意义 ,此文堪称游记散文的顶峰之作。一、壮志凌云的磊落胸怀泰山以雄伟壮丽及悠久的文化吸引无数的人来游览 ,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 ,有杜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愿望 ,泰山以它崔嵬、奇峻诡峭而为五岳之首 ,历代文人骚客都选在春夏秋佳日登泰山吟咏 ,而作者却选在严冬腊月飘雪的季节。作者从京城“乘风雪 ,历齐河、长清” ,途中经历了旅程的漫长和艰辛。姚鼐当时已是四十四岁 ,并不年轻 ,穿着笨重的冬衣 ,来到泰安 ,攀上最高峰日观峰 ,如此…  相似文献   

5.
高一册雨中登泰山【课文题解】课文的末尾写道:因为“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所以才能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又因躲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感到“意兴盎然”。这说的就是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课文标题《雨中登泰山师仅点...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灯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俗称“过年”。我国古代过年,主要是打鬼。从“腊八”开始吃“腊八粥”,在宫廷和民间都要打鬼,腊月二十三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衣食温饱。这期间还要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  相似文献   

7.
孟宪法 《语文教学之友》2008,(3):F0004-F000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地回到父母身边。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即农历腊月三十日夜,叫“除夕”。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崂山散记     
提及旅游胜地,名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言“挺拔俊秀、雄伟壮丽”,则必登东岳而感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曰“险峻难攀、奇险甲天下”,则必至西岳华山而体验“自古一条路”的陡峭;说“秀丽迷人、天赐飞瀑”,则必临庐山而品味“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秀外慧中。但若想身临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秀,甚至拥有几分海韵的奇境,唯有去细品“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风采。  相似文献   

9.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域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相似文献   

10.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  相似文献   

11.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  相似文献   

12.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小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心欢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说,历史上曹子建七步成诗,我…  相似文献   

13.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谈年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  相似文献   

14.
愚人节1564年的法国,首先采用了新的纪年法,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是一些对旧历有深厚感情的人毫不理会新的历法,依旧把旧历的4月1日当新年,于是一个国家出现了两个新年。新历的支持者对此很不满,认为一帮守旧的人破坏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很不和谐,于是在4月1日这天寄一些假的新年礼物、假的新年会邀请卡给旧历的支持者,并且讥讽他们为"四月傻瓜"。于是大家结下了仇,在这天互相捉弄,渐渐就演变成现在的愚人节。  相似文献   

15.
一、自然旅游景观美的形象特征 诗人、画家、旅行家、游客和群众所概括的自然美的形象特征不外为“雄”、“奇”、“险”、“秀”、“幽”、“旷”。这些特征是各风景区的构景要素,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分析评价自然旅游景观美时,要抓住构景要素的本质特点,联系不同的地理条件加以分析评论。 “雄伟”之美。“雄伟”是山的高大形象(北大陈伟康教授称之为“大尺度造型地貌”)。高有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泰山为五岳之首,素以雄伟高大著称——主要指的是相对高度。泰山位于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东缘,以磅礴之势驾于齐鲁丘陵上;自秦皇、汉武登山封禅开始,泰山成为天神化身,登泰山比作登天宫,这种精神因素又促成其高大形象。峨眉山素  相似文献   

16.
《雨中登泰山》一文,给杜诗《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一句的注释是:向南北两边看,都看不尽泰山的青色,形容泰山的高大。笔者认为注释尚须商榷。 “向南北两边看”的立足点很模糊,照字面理解,其立足点当为“泰山”,如登临泰山向南北两边看“都看不尽泰山的青色”,并不能形容泰山的高大,而只能形容其范围广,占地面积大。如果立足点在齐、鲁,向南北两边看,方向交代不清楚,意义模糊,实在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7.
文言解词,一般是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注释,不足的,就借助于工具书、参考书.这样做,虽然也能做到解词准确,但缺乏形象性,有的词,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为此,我利用图、表等方法来帮助解词,这样易理解,记得牢. 一、图示法.所谓图示,即用示意图来显示词义.比如“阴”“阳”这两个词,体现在山和河这两个事物上,方向正好相反,山之阳是山的南面,河之阳是河的北岸.学生最易弄混,为此,教这个词时,辅以示意图.如讲《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时,向学生说:“‘泰山之阳,当然指泰山的阳面(南面),大家回忆一下《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汉之阴',指河的哪一岸呢?”学生答  相似文献   

18.
山水游记,要把访游对象的奇观胜景再现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并非易事。尤其是名山胜水,中外游者如云,妙词佳句,似乎都说尽了。号称“五岳之长”的泰山,历代帝王在此封禅祭天,骚人墨客登而吟诗作赋,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等名篇传世,近有杨朔《泰山极顶》一类佳作夺人,要想不落窠臼,写出新景,翻出新意,颇不容易。然而读了老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既受到深刻的启示,也获得了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9.
程翔 《语文学习》2020,(4):48-51
作为泰山人,我对《登泰山记》一文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读着“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之句,就感觉特别亲切。这大概就是一种家乡情愫吧。  相似文献   

20.
谈谈《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湖南攸县一中欧阳宇李健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开篇之章,足见其具有的典范性地位。但是,多年来有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教此文的语文老师,那就是这篇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到的本文“描写了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