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数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分析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并不会对耕地带来威胁,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中,城镇规模扩大,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减少,部分地区反而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而且"两栖"占地、空心村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很大,是城镇用地的建设用地规模的6倍以上,如果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减少两栖占地现象,农村居民点整理必然为城镇扩展提供动力.当然,有农村居民点作为城镇扩展后备土地来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地扩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了,由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目前最为关键的解决途径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此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尝试定义了土地利用城市化指数:LUUI=(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并验证其可行性,旨在倡导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减弱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8.5%提高到2001年的36%。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人们不得不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欢娱饿同时,面对诸如城市交通恶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城市综合症”,造成了城市土地、能源、空间和时间的浪费。要达到既控制城市增长、同时增加城市容量和人类活动空间,既缓解交通堵塞.又少占用土地的目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成  相似文献   

4.
张长青 《今日科苑》2006,(7):I0018-I0018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缩小城乡差别而城市土地资源又日趋紧张的今天,为了少占用可耕种土地,充分利用山区或具有坡地特征的土地资源,在建筑上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将建筑物依山而建,随地势起伏自然错落,融入自然环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韩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形成这种状况的机理在于一个人在城市生活比在农村生活占用的土地更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是由于城市化的不完全造成的。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不减少甚至增加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叶超  周秀兰 《未来与发展》2004,25(4):48-49,31
一、论点的提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其中,乡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甘肃省2000年城市化水平为24.01%,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6.09%,尚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之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管理制度上的制约,城市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集体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并存,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使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世界城市化进程,而中国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又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研究表明,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于世界平均状况而言,速度快但水平低。未来20年我国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进程将带来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和资源环境剥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增长指标,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指标;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采用多维指标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莹 《科协论坛》2008,(1):58-59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利用土地市场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的扩张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集约利用是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江苏沿海开发,需要进一步增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强化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强弱的核心门类,江苏沿海地区三个中心城市应紧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优化区域分工、强化产业集聚、深化体制改革等途径,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受到京津大城市的"空吸"效应的背景下,廊坊市作为环京津辐射圈的城市之一进行城市经营的必要性;借鉴全国其他城市经营的经验,通过对城市经营的本质内涵分析,结合廊坊市发展的实践,从而给廊坊市的城市经营活动提供一种思路,探讨该市城市经营的模式;指出廊坊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走以产业培育、工业发展集群和物流等服务业共同发展为主的城市经营道路;提出了廊坊市进行城市经营的具体措施以及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郊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错综复杂的地域综合体,其特殊性是明显的。研究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布局和动态变化,可以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并为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基于调查的数据对其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评价方法,对北京全市及各主体功能区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2010年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从32.2上升为33.4,生态与环境压力仍处于不断加大阶段,其中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和PM2.5排放对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上升的贡献较大。各主体功能区之间能源消耗的生态环境压力差异较大,生态与环境压力从核心区向外快速递减,201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为3 983.48,分别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2、91和1 062倍,除生态涵养发展区外,其他三大功能区的生态压力均占生态与环境综合压力的90%以上,生态压力突出。此外,在2005-2010年期间,除生态涵养发展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略有降低外。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均呈现增大趋势,分别增大了25%,7%和22%。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凯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08,30(7):1013-1017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群体。本文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西北干旱区为区域背景,以资源型城市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结构畸形、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之外,还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两大特殊瓶颈。最后基于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干旱区的特殊性,提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要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对处于幼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搞好资源产地和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资源产地不一定要设市;对处于中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势转换,提前做好转型准备;对处于老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利用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带动其他产业,逐步把重点转移到非资源型行业领域中,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做好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6.
徐换歌  蒋硕亮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61-2170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逐渐向全国推广,然而在中国独特的治理结构下这种实验主义治理能否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空间溢出效果如何,鲜有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动态效应显示,这种政策效应有逐年减弱趋势。(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呈现差序格局。(3)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效应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试点地区的城市创新力的提升,而且对相邻城市创新力提升影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地创新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溢出效应,而人力资本则对邻近地区创新力提升具有挤出效应。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的结论。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推动创新型城市有序扩散,强化政策的空间辐射效应;设计创新型城市政策的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排水设施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侧重于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施工方面,要做好施工准备,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法并控制好施工质量,以达到提高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减灾的综合防治与灾后重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主要灾害类型和危害,然后全面阐述城市减灾综合防治的概念和具体实施要求,并通过国内外十大灾后重建城市的简述。说明城市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消费视角研究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历史增长、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发展低碳城市和居民合理消费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通过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其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①2002—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衣、食、住”等生存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快,“交通、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碳排放增长速度较慢;②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城镇居民消费人均碳排放以HH区和LL区的空间正相关类型为主;③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是影响该区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另外,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两个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