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怎么了     
一大早,学生李飞手捧一条蚕,急冲冲地来找我:“老师,我的蚕是怎么了?”我一看,这条蚕通体发亮,到了吐蚕丝的时候,可是头部比其他蚕要粗,像水肿了一般,并有力地左右摆动着,好像非常痛苦。李飞焦急地说:“前天有一条这样的蚕,我把它扔了,今天又出现了这样的一条,它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虎头凤尾”,是人们对一篇好文章的要求。“虎头”意在文章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人很有兴趣读下去。“风尾”则意在文章看完了,仍让人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往下看。没可看的了,却引起了思考。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这些,至今记忆犹新。细细看一节完整有效的好课,何尝不需要“虎头凤尾”?课堂的“虎头”就不说了。这里谈谈课堂的“凤尾”吧。课尾不光决定兴趣,还决定着课堂的结果——学生习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您好,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我自己平时做事有些马虎,感觉自己有些不太合适,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关于“马虎”,有这样一个口耳相传的寓言故事故事: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  相似文献   

4.
一“笑”值千金四川/陈邦林一)贾雨村之“笑”①雨村……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②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③雨村听说,便笑·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④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  相似文献   

5.
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诸冯”这个古地名,如今在哪里?2005年9月全国虞舜文化研讨会在运城召开后,《山西日报》曾对会议的报道中说:“诸冯为舜帝出生之地,位于今运城市辖区的县级市——永济市张营乡境内。诸冯村又名姚墟村,现已改名为舜帝村。”笔者对这一定论,持有异议。并以孟子所说:“舜之居深山之中”等历史文献、典籍记载,和现存的舜生活、生产过的区域内众多的遗迹遗址、考古证据,实事求是地论证了舜的出生地“诸冯”,是今之垣曲县的“诸冯山”。而不是永济市距黄河岸边仅几公里处的平原上的“诸冯村”。垣曲诸冯山是帝舜故里。  相似文献   

6.
1.(小蜜蜂要参加“六一”儿童节的节目表演,请蚕阿姨帮她织一些漂亮的衣服。)小蜜蜂:蚕阿姨好!我们“六一”儿童节要表演节目,可是我没有漂亮的衣服穿,您能帮我织一件吗?  相似文献   

7.
宓哲锋 《科学课》2010,(2):50-51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8.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9.
    
(一)喂蚕 来到哥哥家,我看见一个盒子里装着很多虫子,吓得我大叫起来:“哇!虫子!虫子!”哥哥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不要怕,这是蚕,不会咬人的。”哦,原来这就是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次终于见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08,(10):64-64
宋朝有位画家,有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请他画马,他就在酒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这位画家的大儿子问爸爸“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认是虎,将马射死,结果只好给马主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1.
预报台风     
在A村的正西方48km处有一台风形成,其中心B以每小时30km的速度朝北偏东45”的方向移动,台风危害半径为36km.问A村有无受害危险?若有,受害时间有多长?(A村大小不计)解上。图,台风线路为BM,作AE上BM于E.在Rt凸ABE中,/ABE二90o一45”一45”.AE—48X=r一24N,AE—24H<36,人村有受害危险.设台风中,C移至C;k‘时,A村开始受害,过D点后,A村脱离危险,则*C一*D一36km.台风中,C速度为30km人卜时.244,、_、、305”答:A村有受害危险,受害时间持续7小””“-””——””一’—”———””””“”5时.…  相似文献   

12.
邓楚岩 《作文大王》2023,(Z2):82-83
<正>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来接我放学,手里端着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爸爸,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里面装的是一种昆虫,叫作蚕。从今天起,我们家就要养蚕宝宝了!”一听可以养蚕,我既高兴又担心:“那蚕宝宝吃什么呢?”“吃桑叶啊!”爸爸说。知道怎么养了之后,我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篇目,常读常新,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文化现象,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文人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在重读《桃花源记》的过程中,细加品读玩味,产生一些疑问,疑问一:探寻桃花源的对象,为何设置为渔人?其中有无深意?疑问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代表的理想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农耕的生活方式会成为中国文人“精神家园”的代名词?疑问三:阐述桃花源物产的丰富,列举“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良田、美池、桑树皆系生活之必需品,那么,举“竹”的用意何在?于是笔者试着从作者的经历、时代思潮的影响、文化现象的积淀等角度来探疑解惑,探寻《桃花源记》中“渔人”“桃花源”及“竹”等文化意象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陪儿子养蚕     
儿子从同学那里弄回二十几条小蚕。丈夫见了,命令道:“学生哪有功夫养蚕?你给我扔掉”儿子两眼泪汪汪。我忙打圆场。“就让他养吧,我们小时候也养过蚕。”丈夫说:“说得轻巧,上哪去弄桑叶?”“这好办,请乡下大哥采些桑叶送来。”儿子见他爸不再反对,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偷偷地笑了。此后,大哥每隔几天就骑着摩托从乡下送来桑叶。为了保鲜,我把桑叶放进冰箱。每天,我们为蚕宝宝添桑叶,清除蚕粪和剩叶。蚕儿蒿陌,隔饱了就睡眼,脱了应接着记,一天一个样。冒着蚕地资要的尾相,不时扭动着笨拙躯体的憨态,我和地干丹心地笑了。陪…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文章开好了头.总能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欲望.并能从中得益,进而借鉴其中的“闪光点”,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也难怪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大概也进一步印证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这篇以“教育”为题材的“小小说”,蕴涵深刻而语言清新自然。读它,恰似品尝一枚耐人咀嚼的橄榄果,愈嚼味愈美,满口余香,韵味不尽——让人从中受到启迪——“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信念”就能收获到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篇小说,人们往往掩卷沉思:是什么使一个小村子变成“大学村”呢?这位老教师是如何“给学生预测”?为什么他们不能把“秘密”说出来呢?……这里面蕴涵着些什么道理?从故事中我们应谊吸取什么有益的经验呢?……故事意蕴丰厚,寓意隽永,洋溢着思辨与哲理的色彩,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朱瑛 《辽宁教育》2008,(10):37-37
记得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金牌栏目《焦点访谈》中.一位金牌女主持人在采访一位致富村长(这位东北农村的村长带领本村创造了上亿的产值,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时,有这样一句提问:“村长,您为村里创造了这么多财富,请问您的辐射面有多大?”那位村长被问得一头雾水:“啥叫辐射面?辐射面是啥东西?”主持人见此马上解释:“就是你们村有多少人?多少人归你领导?”村长一听.明白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一堂好课应该表现为:虎头——精彩的开头;猪肚——丰满的全过程;豹尾——耐人寻味的结尾。而这就离不开口头语言。如果教师善于“讲”课,为学生创设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就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那么,怎样才能用口语实现“虎头、猪肚、豹尾”这样的教学效果呢?从目前较成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对程的开头、中间结尾的时段划分,将教学口语划”开.语言、阐释“言结束语言三大类,并提供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一、"m08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的开端就像是…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时,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村立什么样的新型“知识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20.
扫盲贵在求实近日,听说一件新鲜事。某乡扫盲工作顺利通过县验收、市复核验收,乡、村领导及扫盲专职人员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代表乡验收的某村群众却议论纷纷:扫盲工作假,假,假!何出此言?村支部以20元“雇”一个有文化的人替代文盲考试。原来如此据调查,类似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