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 《新闻爱好者》2008,(12):16-17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新闻界、新闻学术界改革开放30年来始终探讨并不懈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阶段,舆论监督报道因其构成媒介环境的突出影响,更加引人关注。当前,新闻舆论监督面对的重重困难,要依靠制度建设去解决,根本的一条是扩大人民民主,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无疑,这四项权利是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但它们同时也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其他监督形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彭森 《新闻前哨》2001,(2):9-10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喻国明教授撰文认为,舆论监督是通过社情信息与舆论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实现的,信息的自由而充分的沟通是形成舆论监督的首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社情信息与舆论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沟通与互动,舆论监督便在多大程度上对于社会运行中偏差行为的制衡与纠错机制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信息沟通是舆论监督的基本依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至的新闻媒介,无疑是实现有关舆论监督的信息沟通与互动的主渠道。而从实践来看,影响新闻媒介信息沟通与互动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追求的应当.是一种决策民主、施政高效、官员廉洁、政治开明、法制健全、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就其现实性和操作性而言。民主的意义就是人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而媒介的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联系和对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的概念、功能、效果等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和区分,指出媒介审判的形式及其危害所在,给出相应的对策,以防止正当的媒介监督滑向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5.
以将媒介作为环境予以研究的媒介生态学的观点,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权力调控舆论难度的加大,是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效果的外在生态因子;地方新闻媒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网络监督日益彰显的民众力量,是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效果的内在生态因子。这表明舆论监督并非进入"弱效果时代",它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日益发挥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6.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时弊,维护民主法制,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柴文静 《今传媒》2023,(5):125-128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当今法学界与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督司法本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传统的舆论格局发生变化,媒介审判现象频发。厘清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问题,有利于新闻媒体明确自身角色与责任,形成媒体与司法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试图为划定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提供建议,探索防止新闻媒体越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李亚菲  张浩 《新闻世界》2012,(7):295-296
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的加快,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作为社会沟通桥梁的新闻媒介,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文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事件纷至沓来,其频率和密度不同以往,预示着网络舆论监督时代的来临。从公民意识的角度现照网络舆论监督,把握二者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揭示网络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聚合效应”、“现实效应”和“蝴蝶效应”上。就未来发展而言,网络舆论监督不可能单独存在却又必然长期存在,但由于其“两面性”特点,需要对其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二是受众从媒介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面向广大受众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让媒介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媒介所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与此同时各级广电媒介也在积极推动新媒体的建设,转变传统媒介的发展形势。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监督发生着重要的转变,全新的传播渠道、模式、理念提升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成效力。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的"短板",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媒介融合的舆论监督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邓玉娇案中的媒介审判与传媒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健全传媒舆论的监督环境,合理界定传媒舆论监督司法的限度,才能实现司法公正和传媒监督的协调,实现其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舆论监督     
舆论的产生源于劳动中的沟通、协作、道德意识、民心和正义(1)。没有公共的传媒就没有舆论,也就没有监督。新闻传媒本身并没有监督功能,只有舆论引导功能,它是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当公众运用新闻传媒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舆论表达,继而影响公共政策和带来事情的转变,这时,舆论才发挥监督的作用。因而,公众很多时候是借助大众传媒来形成或强化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而传媒以其突出的传播优势正承当舆论监督的重任(2)。  相似文献   

16.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舆论监督不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已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新闻舆论监督是以新闻传媒为主体所实施的舆论监督,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期的一些问题不断显现,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得到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视。这一点在我国新闻界共同认可的全国综合性最高层次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得到了体现。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大前提下,不少舆论监督佳作也成为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8.
19.
媒介特许权与真实、公正评论并称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三大保障",主要指报道官方的、公共团体的或其他公共会议提供的材料,不承担诽谤责任,这给新闻媒介对新闻真实性的核实留出一个空间。健全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