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尚宁宁 《培训与研究》2009,26(2):95-96,103
本文从高层建筑的起源、高层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和高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在当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倡导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生态化的设计,使高层建筑能更好的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层建筑的起源、高层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和高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在当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倡导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生态化的设计,使高层建筑能更好的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地域主义建筑的探索创作中,建筑师杨经文运用生态设计从气候和生物环境的角度切入,在分析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作了生态高层建筑,体现出对场所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怀。本文通过对杨经文麦拉那.麦西尼亚大厦解读,来分析他生态地域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安琪 《黑河学院学报》2023,(7):140-142+176
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融入了更多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这是个复杂的、多学科共同合作过程,其过程有诸多因素影响。城市住区生态设计要求建立一定的原则及评价标准,从理论和政策、设计原则、设计现状和优化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解析,构建系统化的生态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育亟需变革的社会背景下,“生态”一词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青睐.生态化网络学习环境将学习者与学习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关注网络学习生态的形成与维持,被认为是适应未来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该文以“生态化学习”“学习生态”“学习生态系统”“给养”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类、比较等分析,认为:生态化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源于WebX.0、混搭(Mash-up)、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支持;生态心理学、复杂性理论、联通主义等理论为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态化设计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撑;研究者从自然生态系统视角、学习资源的有机生命特征视角、文化生态视角等提出了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态化结构模型;给养(Affordance)在文献中频繁出现,通常被用以描述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态化支持/互动关系;混沌理论、后现代主义、贯一设计等为生态化网络学习环境的具体设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理论为分析和解决教育生态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使课程设置生态化,还可以使课程管理生态化。通过简要回顾教育生态的相关研究,由此揭示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的实践依据,我们提出了几项实践生态式课程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是基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更加青睐于自然的生活环境,对建筑需求更加倾向于生态化,从而促进了景观建筑学的迅猛发展。目前,景观建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是从地域文化角度对建筑景观的合理布局进行研究,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交流特性,促进景观建筑学与生态环境相互结合,以一种多元化方式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学习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与传统的学习形态相比,网络学习具有内化与外显并重、自惠与他惠并重、个体与群体并重、分享与连通并重等基本的生态属性。通过建构和完善生态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和实施生态化网络课程,创建和融入学习共同体,组织和开展生态化学习活动,可以提升网络学习的生态属性,进而增强全球化网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在我国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最普遍,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了使结构设计更加完善,本文依据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 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化学校是指在生态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之下,建立起来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学校发展模式。"以人为本"是创建生态化校园的主旨,环境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群体生态化是创建生态化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仿古建筑群体的设计实践,探索其佛教的有关思想理论及其建筑表达形式,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层及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沉降观测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沉降观测对测量设备、测量人员、观测时间、观测点等的要求,以及施测程序的详细阐述,突出了沉降观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了沉降观测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的建筑文化特色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更好地把握建筑文化特征,应注重保护建筑文化生态环境,妥善处理新老建筑的协调关系;同时更应从创新入手,拓展建筑文化的本土语言。  相似文献   

14.
客家高校建筑文化规划的承传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山区高校建筑文化发展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在高校建筑文明中也衍生了一些误区,如“崇天尚地”、“中庸适度”、重“经验为本”等等,因此,面对新世纪教育时代的到来,在高校建筑文化规划中要有所创新,要具有鲜明的“校园特色”,只有在环境优雅、布局有序、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催人奋进之所,才能有“德、智、体、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福清古塔是中国塔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传统建筑的样式,又具福建建筑的特色,是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具有历史、宗教、哲学、美学、民俗学等诸多文化内涵,若有效地进行保护和利用,将使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利用AutoCAD系统提供的开发语言AutoLisp、DCL和菜单定制技术,实现对建筑设计图库的开发.使用户在绘制建筑设计图形时能够在AutoCAD界面内可重复调用图库中的标准建筑图元,使该系统应用于建筑装潢设计时的功能更强大,界面更友好,从而大大提高交互设计速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闽南红砖古厝考察,从人文、形式、寓意三方面来分析红砖古厝的材料、结构和装饰等客观美及其蕴含的智慧、心理特质等主观因素,意在促进闽南古厝"古为今用"的研究与应用,以保护闽南建筑文化,延续闽南建筑文脉。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不仅能反映城市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当今南宁城市建筑设计中如何持续发展古建筑文化,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在保护开发古建筑过程中,应寻求多种渠道管理和开发,做到"整旧如旧",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完善相关法令,强化古建筑区域的建筑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建立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9.
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创新形式,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贯通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协同机制.红色建筑既是优秀的建筑案例,又蕴含着丰富的党史,建筑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统一性使之具备工程管理专业育才和党史的精神内涵育人双重价值.以红色建筑为载体,分析红色建筑的特征和党史精神内涵,理顺红色建筑党史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逻辑,通过多元、...  相似文献   

20.
认识是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世界名建筑的剖析,得出“环境、功能、形式”才是建筑设计最为本质的三要素,对“环境、功能、形式”三要素的清晰认识是建筑设计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