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重点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不断提高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业已成为绝大部分企业的选择.校企合作是拥有科技资源优势的高校与拥有资金、市场以及产业化经验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强强合作,目的就是要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真正产生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山东建筑大学与力诺集团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向上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高职着力构建以科技服务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校企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机制推进校企科技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新的增长点。对此,文章分析了高职校企科技合作深度服务社会的瓶颈,进而阐述了高职校企科技合作深度服务社会的实践思路与基本设计,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主导"的高职校企科技合作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校企科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助推器。高校作为科研储备和科技研发的重要部门,应继续深化校企科研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双方共赢。这关系到现代高校科研创新改革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以教师入企承担企业科技指导员职责,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科技指导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进而开展学生生产性实习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技创新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面临基础研究缺乏重大理论突破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两大问题。要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学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政府必须营造公正的科研环境,促进校企合作,并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服务是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从理论上讲,校企合作科技服务的动力源来自三个方面,而本质上源自校企双方自身的发展和生存要求.对此,我们提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科技服务的建议,期望推动校企合作科技服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关于校企合作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美国校企科技合作及其与大学治理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文章基于校企科技合作的概念,从企业影响增强、政府干预增加、大学行政扩权、教师力量分化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校企科技合作对大学治理的影响;从高校研发经费来源、企业研发经费结构和大学基础研究经费比重三个维度,比较分析中美两国校企科技合作的特点,强调我国校企科技合作经费的额度更大、占比更高,但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分类指导和因校制宜。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提高效能,更需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校企科技创新联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科技创新联盟是介于市场和校办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包括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两种模式。与非股权模式相比,股权模式校企联盟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不确定性相对较低,具有更低的合作创新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合作创新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根据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当前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上,探讨校企合作对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提出为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114个企业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企业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特征和企业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时间等因素对企业是否采取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其中.企业规模越大,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几率越高;政府拥有或部分拥有产权的企业,倾向于参与校企合作;创新和成长型的企业文化特征,促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对新员工的人职培训需要时间越长,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几率越大。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建立和谐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机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3+1”校企实训合作模式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实行教育主体的企业化、开放式教育,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更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性参与企业科技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我校三年的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阵地,构建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当前校企共建科技服务平台应创新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了解共建科技服务平台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分析平台运行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保障科技服务平台有效运行,需要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政府主导调控,建立相应保障体系;二是兼顾校企双方利益,激发双方合作驱动力;三是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促进互补共赢;四是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五是加强校企沟通,促进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合作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拉近了科技与经济的距离,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最直接验证。本文从地方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出发,提出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途径,并进一步指出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5-2019年“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国家三大奖合作数据为依据,整合跨校合作与校企合作2个层面的5个条件因素,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跨校合作与校企合作联动匹配产生高创新能力的路径,有广泛联结型和深度合作型2种构型,且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之间存在完全替代作用;缺乏校企合作是抑制“双一流”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合作形式还是以松散型为主,合作集中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没有在资金、市场方面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导致合作难以深入,不稳定,纠纷多,且普遍存在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从分析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着力探讨了构建校企联动紧密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介绍了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模式——委员会模式,从机制建设、载体设计、合作方式、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该委员会模式的建立和运行特点。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中,委员会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使之互为补充,同时又内化和解决合作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使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外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教育思潮和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及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怎样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是摆在各高等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通过多年与企业的合作实践,认为只有将专业教学改革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与企业研发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促使校企合作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在产学研合作视域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有赖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合作模式的丰富与发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创立与运行、政府政策法规的监管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科技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对科技合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提升科技合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