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砀山方言"zua"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从句法结构上可例释为单独成句、人称代词+"zua"、能愿动词+"zua"等十二种句子格式。总体说来,"zua"字在句法结构中主要作谓语,其后不能跟宾语,"zua"字不具有构词能力,只能独立成词自由运用,"zua"字具有浓厚的色彩意义;而且"zua"与"咋","zua"与"做啥"(干嘛)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从构词类型,语法功能,产生理据诸方面简析了焦作方言中“圪”作为前缀广泛应用于合成词的构成这一重要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5.
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与典型的"把"字句比较,绥德方言"把"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把"字句不带补语、"把"字句无处置动词、"把"字句表示祈使语气、"把"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共时角度细致描写了漳州方言连词“抑”及其组合结构“抑x”的逻辑语义功能。从历时角度指出连词“抑”来源于古汉语,由副词“抑”虚化而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句法条件起主要作用,主观化起辅助推动作用。此外还探讨了连词“抑”虚化为语气词或者消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11.
一、作助动词1.有胆量。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似文献   

12.
固原方言"一个"除了是表数量意义的自由的句法单位外,还可由"名+一个"构成固定格式置于表判断的陈述句和特指问句句末,附着在句末名词性成分后的"一个"成为加强指称的强调肯定标记。  相似文献   

13.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4.
咸宁方言中的"典型"语气词"呃"按照它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类句式中的不同用法,描述并分析其各自的语法特征;语气词"呃"是可以用于疑问句末尾的,但能够用在疑问句末尾的不一定就是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15.
“从声”是湖北省境内江汉平原和汉水流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重叠结构,流行面积广阔,使用人口众多。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从声”进行过研究,但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围绕词缀“声”的来源、“AA声”的语法功能、“AA声”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它的前途等问题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17.
滇南方言的名词"家",在"NP1+家+NP2"结构中逐步语法化为结构助词,与结构助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并存,但是"NP1+家+NP2"结构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以及对整个结构的限制。这说明结构助词"家"还具有语法化前的一些特征,只具有"的"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圪"字在武乡方言中运用频繁,它以极强的构词能力组成一批"圪"字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象声词等。其中,由"圪"字组成的动词大多为双音节,形容词大多为多音节,表达丰富多样。"圪"字作为一个构词要素它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独立运用,位于词头或嵌于词之间以增强表达能力。文章就《汉语方言大词典》未见条目及词条虽已列目,但在武乡方言中有不同意义的"圪"字词作一汇释,并且对武乡方言中"圪"字词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日后晋语中"圪"字词的研究提供部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峨眉方言隶属西南官话灌赤片的岷江小片,除入声外,调值低平,方言中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古入声调,地处川西平原,应当是四川地区较为单纯的方言,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峨眉方言中的的字的读音和分布情况进行描述,证明现代汉语的的字,其实是来源于之和者两字的合流。  相似文献   

20.
光山方言体助词"在"按其功能意义可分为"在1"和"在2",分别组成不同的句式。主要探讨它们和动词搭配时所受到的体意义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助词"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V+在+处所宾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明"在这里/那里"处在"在"语法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