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流泪原因、过程与意旨的分析,论述眼泪在描写宝、黛爱情,塑造贾宝玉"情不情"独特个性和表达生离死别的男性友情时所起的独特、深刻、诗意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成了读者、论者的热门话题。关于宝黛的性格,历来看法不一,莫衷一是。结合脂评家的论述和宝黛的性格实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可用“情不情”、“情情”概括  相似文献   

3.
今人对贾宝玉之为"情不情"理解有两种观点比较普遍。其一,认为贾宝玉"凡世间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以及将其衍生为博爱平等的观念。这种观点似以偏概全。其二,是从《红楼梦》整体及贾宝玉情感历程角度理解的"情"而"不情"的观点,认为宝玉之为"情不情"是单纯的由"情"到"不情"。细考察之,"情"与"不情"实质上是矛盾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情痴形象.他一生都在追求情,寻找情,把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由于其情感的热烈纯粹,在阅历人生的苦痛之后他的放手也最为决绝.文章从贾宝玉的博爱、专情和绝情三个方面来分析贾宝玉这一情痴形象.  相似文献   

5.
脂砚斋评语"宝玉情不情"的内涵是什么?本文深入到作品内部,结合脂砚斋的其他评语,认为贾宝玉之"情不情"是指贾宝玉能够用自己的感情去赋予那些没有感情的东西,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贾宝玉把没有感情的人和物看作有感情.它具体包含体贴语、荒唐语和痴呆语三个方面的内容.贾宝玉之"情不情"所造成的"囫囵不解"现象,一方面是日常的交际中存在的"言不达意";另一方面是其"女清男浊"论之核心思想,在那个时代,因出现搭不上车的现象而不被人理解.贾宝玉之"情不情"是脂评"囫囵语"的重要内涵之一,为宝玉所独有,"移之他人不可".  相似文献   

6.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7.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与"词缘情"这两个诗学命题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志"与"情"也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独特的人文情感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可谓既有"情"又有"志"。对于这种"情"与"志"的情感,曹雪芹将其升华。本文依据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与"志",来分析曹雪芹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一般是建立在西方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基础上的心理学技术,如精神分析、脱敏疗法、格式塔疗法、存在分析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和行为疗法等。以情胜情法创自《内经》,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被中国历代医家所重视,在心理学界尚未被广泛了解。笔者试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以情胜情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情”是《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红楼梦》用独特的宇宙视角构建了“情”的境界体系,实现了“情”从“痴情”、“人情”、“情不情”、“情情”的嬗变和升华。“色空”、“空空”、“重玄”等观念非但没有驳倒“情”的立论,反而渗透并融通于其中,从而于根本上打通了儒释道之间的精神壁垒,成为中国文化富有时代意义的新开掘。基于独特人性观的“情”的发微,为我们探索《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课标要求习作应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情感,是习作的灵魂。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教学设计借助思维导图及例文,形象建构习作框架,明晰“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心”三融之法,让学生在已有写事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方法,更自然地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14.
岳爱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43-44,5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15.
从《红楼梦》以"情"为主旨的角度入手,谈了宝黛之情、祖孙之情、主仆之情、朋友之情、博爱之情等,得出"情本思想"贯穿《红楼梦》全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西歌剧演唱艺术迥然相异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歌剧演唱艺术“戏剧唱法”由于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其美学价值是达意之情,美学理想是韵味。韵味又包含着字、声、情、神韵,四合一达到塑造人物、表达故事情节、感染观众之目的,这种独特的美学品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风貌和精神。西洋歌剧演唱艺术“美声唱法”由于受到音乐创作观念和演唱家本身对歌唱技巧的审美追求,其美学价值是华声之情,美学理想是唯美。它用一种均匀、统一、华丽、完美的声音艺术达到感染观念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史校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缩影,是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校史校情教育符合德育认知、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高校可以通过校史校情教育构建大学生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把他的哲学范畴中的“情”,用在古典诗歌抒情本质的论述中,批判地吸取前人的营养,并且以他哲学思想中的人性论为基础,全面地、辩证地揭示了作为诗之特征的“情”的内蕴,建立以“情”为核心、呈辐式结构的诗论体系,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是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一个教学难点,本课启发学生明了散文中的景物内含的情感并不是一个固定而明确的结论,而是作者看到某种景物被触发的个性化情感,所谓“情以物迁”;当所见之景与作者的心灵世界碰撞交融,就会“辞以情发”,抒写出具有独特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朱山坡的小说创作强调精神高度,在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精神归宿是其小说的一大核心主题。他用近乎宗教的慈悲情怀,予以底层乡民们温暖和关爱,并书写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憧憬、彼此关爱的温暖。本文用李泽厚"情本体"理论,从"以情作为人生归宿""以情成就天地境界"来分析朱山坡小说的独特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