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的文风大加鄙薄,主张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人称为“唐宋派”。这个文学派别实际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掘《西游记》思想艺术的价值,本文拟就现存有关资料,对吴承恩的文艺思想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正活跃于明代文坛。“前后七子”,是一个以反对“台阁体”文学为目标的复古主义的文学流派。明初  相似文献   

4.
李梦阳为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他与“七子”中其他人一起掀起了明代坛中一场学革命。其复合理论主要体现在提倡真情、强调格调、重视比兴等方面。诗创作内容广泛,成就最高的是诗歌,能够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烈的批判精神,散也有可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其诗"黄河冰凌,得杜之骨",既能以杜诗作为古典诗歌最高审美典范,又能"知其所长、又知其弊",是明代中叶学杜的集大成者。通过其"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笔调下的时事诗,不仅可以认识诗人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突出贡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潮与文学风格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刘跃进先生之<玉台新咏研究>中提到方弘静曾为<玉台新咏>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刻本做序一篇.方弘静在明代诗学上也颇有贡献.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略作论述:一、方宏静生平及世系;二、方宏静之交游;三、方宏静作品简析;四、方宏静诗学思想受到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但他与前后七子思想也略有不同,在唐诗学史上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8.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弘治七子”(史称“前七子”)为排除“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虛饰、迂腐的文风而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前七子”在率领“文学复古运动”的过程中,至正德年间却出现了分化:李梦阳倾向于刻意拟古;何景明则倾向  相似文献   

9.
明代(一)明初诗派皆主唐音 明人好标榜以立门庭,故诗派繁猥,较两宋尤甚。要而言之,明初有江西派(此指刘崧所开之派,非宗山谷者),复有闽中十子;稍后有茶陵诗派,前后七子;明末有公安、竟陵两派,以迄明亡。其间主盟最久、声势最盛者则为前后七子。如以江西派为宋诗主流,则七子实为明诗总汇。七子承明初尊唐之风,倡言“诗必盛唐”,于宋诗则一概抹杀;至公安派  相似文献   

10.
黄春莲 《天中学刊》1998,13(1):53-56
袁宏道在对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义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文学因时代和时势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发展观,“独抒性灵”、“师森罗万象”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时候,如果把它的滥觞期和稍后的先驱者略去不论,那么这一文学运动开始的标志便是前七子的粉墨登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盟者,也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①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李梦阳信奉儒家“言志”、“抒情”的诗教说,看重文学的功利作用,即文学要“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②李梦阳生逢封建政体渐趋衰微没落的明代,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他希望朱明王朝能像日行中天的汉唐盛世一样再度兴盛,他所进行的文学复古活动正是从这个方面着眼,力图使诗文重现秦、汉、盛唐时的风貌并以之教化民众、补察时政.李梦阳说:“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元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又究心赋骚于唐汉之上.山人尝以诗视李子,李子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矣.”(3)李梦阳把楚骚、汉赋、唐诗这些盛世的文学样式视为明代以前正统文学的文体典范,而宋代随着封建体制衰落不振,他于是就认为“宋元诗”.这段话还透露出“格调派”的主张“格古”、“调逸”以及与之不相容的“情以发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明代散文的发展,有过几次变革。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复古”或“拟古”,是较早的一次。当时影响很大,后世议论纷纭。直到今天,在一般文学史著作中,对于“前七子”这样的流派,尽管并不论述他们的文章,却总要援引他们的主张,如,“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从而论定其得失功过。至于这些作者的文章究竟怎样,具体的揭示尚少。不要说七子,就连为首的李梦阳、何景明这样有代表性的作者,过去的研究也还不够。我想,对于一代文学发展变化的探讨,对于一个流派得失功过的评价,不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不从个别的分析作起,是很难得到确凿的结论的。这里想从“前七子”之“复古”,简略谈谈七子之一何景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前后七子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他们以“复古”为旗帜,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取代了“台阁体”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但是,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只不过是“拟古”二字而已。他们极力推崇先秦两汉散文、汉魏古诗和盛唐近体诗,认为以后的诗文则一代不如一代。因此,他们一切唯古人是尚,摹拟得越象越好。这就必然损害了真情实感,使作品缺乏新意、矫糅造作。正如谢棒在当时就指出的;“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不病曰病。”这次复古运动给文学带来了  相似文献   

14.
“海岱诗社”是明嘉靖年间活动在古城青州的一个文人诗社,《海岱会集》是诗社成员唱和之诗的结集。诗集所收作品以吟咏山水,描绘田园,咏史怀古,忧叹民生为主要内容。艺术上抒写性情,真率闲雅是其主要特征。这在三杨“台阁体”诗风蔓延、“前七子”拟古之风日炽的情况下,能不为风气所转移,自适其意,直抒性情,实为“公安派”之先响。所以在明代文学史上应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文复古思潮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文领域里的复古思潮,是贯穿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吴中四杰”到“前后七子”,都以复古相标榜,活跃于文坛一百余年。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归因于明代文人的“嗜古”、“好古”。略加探索,不难发现,其后蕴藏着广阔的历史与现实的动因以及文学价值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州社会经过明初较长时间的安定发展,中叶以后,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因而万历以后的湖州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兴起,形成了明代湖州文学的显著特色。对此,我将另作专文论述,本文只谈明代湖州文学中的诗、词、散文情况。明代的湖州诗文,正如整个中国文学一样,传统的诗、词、文成就不大,不及唐宋。但明代湖州诗文也有其特点。一是诗文的作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湖州籍的诗人、文人就有58人,流寓或客游湖州的也有24人。而且出现了作家群:如臧懋循等湖州“四子”,茅坤父子,凌濛初等戏曲群体作家兼及诗文的。再者,明代诗文流派甚多,湖州文学家中,也有“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茅坤,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等。从文学作品内容看:由于明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刘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文学复古运动,从活跃于弘治、正德年间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开始,经过唐宋派的冲击后,其间出现了中衰,但终于又在嘉靖中期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中继续进行下去。从其中衰的现象来看,包括"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消歇、唐宋派的冲击以及"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兴起这几个现象。要分析明代复古运动中衰的原因就不得不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在探析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最大的失误和弊端就是“偏狭”与“摹拟”,其“偏狭”之处主要表现在口号的偏激、对法的过分追求及门户党社观念的盛行等几个方面,由此导致复古运动最终走向摹拟之途和颓败结局,并使七子派成为明代文坛永恒的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9.
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他的文学活动处于“前七子”复古主义鼎隆,“唐宋派”反复古运动崛起之间,他本人又是“嘉靖八子”之一,于当时即享有盛名。在这两种冰碳难容的文学思潮对峙中,李开先的倾向是在哪一边的呢?本文正是试图从李开先与唐宋派的关系上,深入探讨一下他的文学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0.
试论清初诗坛的宗唐界宋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并没有带来诗歌的繁荣,而公安、竟陵的“性灵”之说,也没能纠七子之谬。清人要建立自己的诗歌格局,就不得不汲取明人的教训而另辟蹊径。虽然他们也有扬唐抑宋和扬宋抑唐之争,但是门户之见不深,而且与明人有本质的不同。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唐宋兼宗,不必自狭道路。主张宗唐宗宋,应该师其心,师其意,而不应该专事词句外貌的模仿乃至剽窃。清代三百年之诗,远胜明人。清初诗人荜路褴缕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