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教师职称制度处于整体化变革和导向性转变的背景下,有必要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体系,更进一步厘清我国教师职称的体系机构、管理架构、激励手段、身份定位等。德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从宏观体系化构成层面具有"纺锤形"结构构成、面向青年的合理发展路径、激励性的学术助手机制、稳固的身份属性和薪资构成等。其对于我国高校在优化职称结构体系和数量比例、提升和保障对青年人才职称的管理效能、明确对职称管理体系责权利的划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职称晋升制度具有灵活性、综合性、高标准的特点值得我国医学院校在进行晋升制度改革时参考借鉴。本文全面系统分析了哈佛大学医学院职称晋升制度的特点,结合我国医学院校现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我国职称制度系列分支之一,经历了主要的三个发展阶段。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到今天,其积弊日益明显,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文章以现行省属高校职称制度的几个弊端为切入点,提出了几条职称制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评审权下放标志着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入自主阶段。外部宏观制度的变化,使得不同行动主体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权力位序和作用逐步改变。与此同时,受制于编制管理、基层学术组织话语权不足以及学术评价指标异化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评聘面临着诸多的制度悖论。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高校之间的错位竞争将成为常态。地方高校如何以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为前提,成为提升办学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为提高职称制度改革的有效度,地方高校亟须强化学术治理要素,创新评价手段,引入第三方学术评价,完善配套机制,加强评审环节和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我国一项特色的教师管理模式,在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提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然而,现行的职称管理模式,特别是其职称结构的比例限制,客观上又限制了中小学教师职务的正常晋升。加强职称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国应借鉴当前所推行的公务员职级改革模式,以及国际中小学教师职务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职务内涵与实质,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职务、职称并行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的正常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够较好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稳定发展,所以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改革作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推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的科学化发展与合理化发展为出发点,在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师培养培训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其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教师教育制度不太相同,其教师教育的机构设置、培养培训的发展过程、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及教师资格认证都颇具德国特色,值得研究与学习,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既与大学教师所处的大环境以及人们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理解有关,也与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变大学教师所处的大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教学、乐于教学;第二,给高校科研工作正确定位,使教学研究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占据首要地位;第三,改革现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双轨制的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虽然在教育上实施地方分权的联邦主义,各州具体实施教师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都建立起了包括职前和在职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有效地确保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本文根据作者在德国卡塞尔大学对其教师教育的考察和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对德国中小学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正处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我国教师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人社部将在全面总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统一原来中学、小学分设的职称制度,形成一个统一制度。在这个制度里增加正高级的职称系列,使制度更加合理。二是完善评价标准。新的制度体系提出的中小  相似文献   

12.
职称制度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活力激发和教育成效提升具有重要的服务价值。在对英、美、德、法四国高校职称制度框架体系的现状特征、职称序列的设置导向、职称体系的框架模式等进行梳理并开展对比分析后,发现欧美高校职称制度具有类型结构对等且各职称数量比例有合理化侧重、线性层级管理的责权利相互统一、任职资格审核辅以明确的任期目标等三个层面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对从层级与数量结构、权责分配、评聘过程等方面完善我国高校职称制度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于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一直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摸索改进,有力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完善、制度改革深化和制度改革发展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也展现出制度不断改进的基本态势。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激励功能弱化和自身功能异化等问题,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应坚持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基本价值,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确保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与权力:检视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模式的新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变迁发展,"评"与"聘"的关系构成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评"与"聘"两者关系架构的不同形成三种典型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基本模式:评聘合一制、评聘分立制、全员聘任制,并由此出现"评聘怪圈"。基于结构与权力的视界,本文认为"评聘怪圈"的深层根源在于评聘结构关系与权力归属的模糊,这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走出困境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称一直是高校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本文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两个时期六个阶段”,并对每一时期和阶段的历史史实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职称制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教师收入差别大;评审标准模糊,评审条件泛化;职称名额有限,影响教师间关系;职称制度功能异化,背离制度初衷等问题。基于发挥职称制度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提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要理顺职称与待遇的关系;探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设定各级别职称比例;逐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河北省在国家职称制度框架体系内,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在激励高校教师创新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推行职称代表作制度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