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喻深层结构的创新,即比喻深层结构模式的更新和重构。实行创新,是言语实践的一贯要求,并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实现创新,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突破传统的深层结构模式,翻新传统的比喻;第二,构建新的深层结构模式,造出全新的比喻;第三,选用能够体现语境特征的具有特殊个性的喻体,构成富有个性意义的比喻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翻译的过程中,深层意义的分析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译者应该通过对原作语言结构的深层意义的解读和阐释,使译作达到与原作的功能性等值。以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为例,从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文体意义3个方面对语言的深层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作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长篇小说《大家小事》是当代女作家静心于2011年初出版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小说的复调叙述策略及冲突设计与《罪与罚》的比较分析,可以认定这是一部将叙述形式与小说本身要探讨的问题深度地结合起来,使形式具有了深度意味的创新型作品。在意蕴方面超越了女性叙事,开拓出更丰富的内蕴。直面现实的浮躁,用小说结构形式、话语特征和冲突设计等形式的深层内涵,体现出沉静内省的解答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层面上,性爱是一种人性和生命状态的诗意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性爱是为了把人写好,以发掘和丰富作品的思想意义与精神价值。金庸在物欲横流的殖民地背景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神话,在这个生死相许的诗性空间里,由情圣、情痴、情魔这三种价值形态所构成的情感系统,既突出了人性的本质或真相,也以鲜明的平等意识体现了金庸的现代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层面上,性爱是一种人性和生命状态的诗意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性爱是为了把人写好,以发掘和丰富作品的思想意义与精神价值。金庸在物欲横流的殖民地背景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神话,在这个生死相许的诗性空间里,由情圣、情痴、情魔这三种价值形态所构成的情感系统,既突出了人性的本质或真相,也以鲜明的平等意识体现了金庸的现代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8.
先锋小说的本结构是合乎心灵时间,而有悖于故事逻辑时间或逻辑秩序的,因而出现了结构上的错位乃至空缺或重复。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的文本结构是合乎心灵时间,而有悖于故事逻辑时间或逻辑秩序的,因而出现了结构上的错位乃至空缺或重复.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中,结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主题为先、封闭性和重复性三方面;结构技巧包括淡化情节、合理安排人物和注重典型细节;结构艺术的渊源则来自古典小说的熏陶和西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顽强 《天中学刊》2002,17(6):51-53
鲁迅早期生活的压抑感及其记忆,构成了其童年经验中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内容。这种过于压抑的童年经验不仅仅影响了鲁迅特定的创作心态与作品中的情绪基调,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其小说创作的取材与立意以及深层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刘琰 《语文知识》2012,(1):15-16
余华小说善于运用循环、偶然等手法,这些特点使余华的作品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深层语法论     
对深层语法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来,不同流派的语法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深层语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从其中三个重要流派的讨论出发,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些历史性的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同一个句法结构,既可以这样分析,又可以那样分析,表达几种意思,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歧义现象。歧义首先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口头歧义实际上主要是由同音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读完这个故事,作为一般的读者都不难感受到十娘形象的一些表层特征,比如她的机智、她的敏锐、她的坚定、她的刚强、她的自尊等性格特征.但是,再深一层的东西,比如十娘形象的深层心理机制,就不是泛泛的欣赏所能参悟的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处女作<怀旧>进行解析,从而把握以"私塾里的故事"作为鲁迅先生小说创作开场锣鼓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8.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性智慧之间两极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路遥把文学创作、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三元并立的意义单元经审美心理机制转换为三位一体的神奇遇合,从而使其外在社会行为和内在心灵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既表现出高度和谐的平衡,又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张力即一方面个体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和对人生哲学(信仰)的终极追求是成正比的,生命投入越大、体验越真、对人生哲学(信仰)所关涉的伦理道德即对善的要求就越能可靠地获得,从而越能获得美感上的人性共鸣;另一方面,在现实人生中充分体验浪漫情怀,在文学创作中却表现出一种冷静超脱;在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里,他是一位诗人,而在文学创作的人生实践中,却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路遥的悲剧是其个体自然生命的悲剧,却是作家个体精神生命一次真正的凯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用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理论来分析言语失误。二者联系就在于失误的言语和正确的句子是可以被看成是同一深层结构的两个不同表层结构。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深层的正确的句子。失误可以被解释为言语生成时,转换机制失灵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梁明礼 《教师》2012,(3):62-62
《范进中举》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该故事通过讲述范进与胡屠夫关系的平衡—不平衡—否定性平衡的。转变,深刻地剖析了科举制度时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