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南针”,具有特定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指向。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机制,开展了专业方向“取与舍”、课程体系“解与构”和教学模式“虚与实”的科学实践,提出对内与学科协同发展,对外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互动,探寻普遍联系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学科“组织”与“知识”二元属性为研究基础,试图论述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的耦合机理。我国学科组织管理模式随着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阶段、学科发展特色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当前高校学科组织管理与知识生产之间存在学科目标协同、学科信息共享、学科资源整合和学科文化耦合四种耦合机制,并基于耦合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一总两线”的学科矩阵模式,并呈现出以学科群为统领、无边界开放、非正式组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等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内涵式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还具有外在的矛盾性。内在统一性主要体现为:办学自主权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原始动力,内涵式发展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有效载体;外在矛盾性主要体现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主导和掌控的办学自主权之间的矛盾,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与高校要求的办学自主权之间的矛盾。实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内涵式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动态与静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实施“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目的在于激发高校与学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高校与学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标准问题、认知错位问题、支撑体系问题等对“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产生一定消极作用。为此,应在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定位与理念的基础上,从约束条件、遴选方式、遴选评价、成效评价、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建立多元化、健康的第三方评价生态,保障“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调整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是学科调整的目的。中国高校学位点与学科关系紧密,学位点动态调整对学科调整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对2016-2018年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中国高校学位点动态调整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在宏观层面,学位点动态调整深受学科发展历史与学科政策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学位点动态调整则与高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以及调整策略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是铸魂育人的内在要求、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要求、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必然要求、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必须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动能、效能、势能上持续发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要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提升政策保障力;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团队担当力;以铸魂育人成效为导向,提升关键课程说服力;以“在马研马”的政治自觉为支撑,提升学科引领力。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8.
学科、专业和学位点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改革突破口,三者一体化建设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改革方向。在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的动因与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和人才产出导向的一体化建设路径,构建了从分割到协同的“三协同两优化”建设路径:以特色学科群为基础协同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依托重大项目攻关协同建设机制;以宽口径贯通式人才培养打通建设壁垒;以知识–人才产出驱动基层学术组织优化;以产出导向优化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实现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是在当前学科结构的基本框架之内,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等相关要素进行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与劳动就业需求的平衡,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高校内部的调整机制;二是政府的调整机制;三是非政府的行业性调整机制;四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核心的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借鉴供需适配理论,构建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规模匹配—结构匹配—技能匹配”三维逻辑关系框架,认为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存在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多元化需求、学科建设同质化与滞后化难以适应产业前瞻性布局、学科培养模式单一难以契合产业发展的技能诉求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产业需求预测相对不足,学科整体规划“碎片化”;学科科类结构相对固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滞后;学科建设系统相对封闭,与产业转型发展联动薄弱。因此,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应坚持“市场化”思维,加强产业需求预测和产教联动;立足学科结构优化,实施适应性评估和动态调整;聚焦跨学科技能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变革和多元协同。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提高其内部治理能力作为发展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接点”部位,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权力“接点”、战略“接点”和政策“接点”;而学科组织(系、所、中心)又位于学院内部治理的“接点”位置,呈现出“内”与“外”、“上”与“下”、“左”与“右”等双重面向的特征。通过充分发挥“接点”治理的作用,由“接点”链接组织内外的资源和特性,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实现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对象中的“非一流学科”会面临校内外环境的双重冲击,校外难以获得国家重点资助而缺乏办学资源和平台,校内有被边缘化甚至撤并的危机。“非一流学科”会面临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和声誉资源缺乏的多重困境,“非一流学科”要正视现实并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以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和增强学科发展创造性为基本策略求得生存和发展,即“非一流学科”发展的“3C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民办职业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向国际化趋势前行。在转型时期推进民办职业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职业高校的需要。民办职业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为主导的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差异文化发展相结合是当前民办职业高校的战略目标。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民办职业高校所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民办职业高校应将差异化与内涵式发相结合,在发展定位、教学方式、专业设置、就业导向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要有鲜明特色,从而在国际视野下完善民办职业高校教育发展战略,建立自身品牌,准确定位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体育学的改革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移植与初创期、恢复与调整期、壮大与规范期和新时代发展期。目前高校体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科整体学术性不足、学科发展速度偏慢、不适应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在高校中地位较低等。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我国高校体育学改革和发展的策略是: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学术内功建设、完善高校体育学科体系建设、专业设置切实符合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和争取成为独立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15.
学科竞争力是衡量高校发展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以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相对比较法与模拟归档法对17所国内高水平 师范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师范高校在巩固其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学等传统优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新兴优势学科;优秀学科实力整体呈进步趋势,但整体学科 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相比地方师范高校,部属师范高校的学科建设综合化趋势较为明显。建议师范 高校注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合理制定并贯彻落实针对重点学科、基础性学科、特色学科等的建设 指导原则和发展战略,不同的师范类高校之间应注重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高校建设的新要求,注重教学理念、构筑校园文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等都是其具体体现。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对教学科研条件改善、学术水平提高、学科结构调整优化等有着直接明显的作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内涵式发展的程度。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的服务保障、统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惩罚分明的考核体系,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招生计划是高校二级学院的稀缺资源,科学合理分配不但能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而且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高校二级学院通过遵循一定的动态调整原则,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实施办法,实行基数保底和增量奖励相结合、特色竞争和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动态调整办法来分配研究生招生计划,可以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与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董国成 《青海教育》2023,(12):44-45
西宁市城北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目标,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重点以“学校品牌建设与特色提升、校长领导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学科研究发展”为行动抓手,全面推动区域内各学校向品牌化、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高校社科学报目前面临的四大困境:学术支撑力量较弱、编辑队伍的经验或素质欠缺、学校的地位与知名度不高以及社会认同度低和综合性大学哲学社科学报的竞争与挤压等外部威胁。据此,农业高校社科学报可持续发展应该更新办刊理念,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办刊人员的整体素质,以特色栏目取胜,栏目策划、组稿从“学科研究”转变到“问题研究”,变不良循环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