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小燕 《广西教育》2023,(15):119-122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缺少跨境电商实践平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基于校企“双师制”,开展混合式教学新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彭明程 《科教导刊》2023,(19):80-83
当前,高职跨境电商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尤为迫切。打通跨境电商人才链“最后一公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以行业企业需求痛点难点、课程教学规律、特征、主要矛盾为突破点,进行金课建设,采用“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孵化”“成果认定”“积分互换”等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此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大批具备跨境电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文章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对广州跨境电商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人才中介公司等进行了调查。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要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开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开拓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跨境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商务英语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原有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跨境电商行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从现有的人才培养状况出发,为满足跨境电商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校企协合作模式是培养应用型电商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而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本研究是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开展的实证研究,笔者首先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然后采用对比研究、调研访谈来验证该模式对提高学生跨境电商职业能力的有效性,试图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瓶颈。针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情况,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对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归纳和评述,以期动态把握校企合作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直播的发展,催生了电商直播的新业态,直播带货是当前备受瞩目的营销模式。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跨境电商直播也得到快速发展,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逐渐推出直播功能,跨境电商直播人才需求与日剧增。文章在分析跨境电商直播发展现状、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应具备的特点、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研究新形势下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路径,旨在提升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推动跨境电商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对跨境电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社会培养人才必须面临的问题,在理解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关系后,提出跨境电商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才供给"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跨境电商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及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凸显出跨境电商人才储备匮乏并亟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CIPP评价视角,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知名招聘网站的相关信息加以数据分析及对相关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分别从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四个环节对当前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培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可采取与企业协同合作发展模式,让其为学生提供货物、平台、资金等有利支持,并由此为企业输送创新创业跨境电商新鲜血液,以此带动跨境电商专业发展,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二者相互进步。本文阐述了协同创新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以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效率,加快跨境电商行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达不到行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这制约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学校也不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最终也不能达到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的现状分析和改革实践,指出了校企协同育人六真实融合教育跨境电商复合人才职业胜任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快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促成师资团队的建设、为跨境电商企业储备所需的人才、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等。此研究也总结了在本科校企协同育人跨境电商多元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方面、学生方面以及学校方面各自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索,以利于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对于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跨境电商人才的支撑。文章通过Python程序,以“前程无忧”招聘网站跨境电商企业招聘信息数据作为样本,利用文本挖掘、词频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基本要求、专业技能需求等进行研究,并以促进跨境电商逐步向更加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文章根据行动学习理论,基于团队学习,强调从实战出发,提出了政、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全程嵌入式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以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州区位优势助力福州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政策助推福州跨境电商发展。但福州跨境电商发展受人才制约明显,有关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开设滞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落实未到位,政企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未形成合力。未来,福建要加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三足鼎立的跨境电商基础专业体系、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技能实践体系、阶段式和持续式相结合的在职培训体系等五位一体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  相似文献   

16.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由此催生了对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文在分析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从校企合作形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跨境电商人才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校需全方位开展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化与专业化培养。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操作性极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高校创新改革跨境电商课程应积极采取多元化且新颖的教学方式,深度探究各层次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高职院校基于“1+X”证书制度和院校设置要求,应着眼于人才培养视角,面向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针对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提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是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仍然应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跨境电商人才的严重稀缺,也是限制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探索了商务英语专业新的培养模式,明确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洁平 《海外英语》2024,(6):129-131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企业需要大量熟悉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同时精通跨境电商英语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在以往的教学中,该课程侧重理论教学和英语技能的培养,而实训教学的分量不够。教师素质比较单一,行业从业经验不足,学生缺乏跨境电商实训机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通过跨境电商英语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技能,同时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广州200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以及40家跨境电商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毕业生在跨境电商行业的就业情况、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双方对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方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以跨境电商为特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