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战  邱元彦 《青年记者》2006,(24):13-14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3.
任诗芹 《青年记者》2006,(24):11-12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莉 《青年记者》2006,13(24):14-15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频繁引用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没有权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边界,引发诸多法律和新闻伦理问题,遭到来自媒体行业和社会的普遍谴责。文章分析了媒体的社交信源使用所引发的争议性问题,从法律保护和新闻伦理两方面梳理成因,探讨媒体在社交平台个人信息使用中如何更好地遵循新闻规范。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路;突发事件报道应更多地聚焦于突发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合理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私权与公权背离的特性出发,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必须受到限制,并指出这种限制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代际伦理和法定许可三大原则。认为公益性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网络传播行为因而具有正当性,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必然损害公共利益。根据利益平衡原则,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应该尊重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石川聪 《新闻前哨》2009,(11):12-13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应坚守“三大原则”确保报道权威性。石川聪在世界媒体峰会上致辞时说.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在报道中坚守负责任、可信赖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9.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寻亲等家事纠纷报道,以其亲近性、故事性、人伦性的特点,受到媒体(主要是新媒体)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让家事纠纷报道处于全新的法治环境。本文结合家事纠纷报道的实务和实践,讨论了民法典关于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并从“合理使用”隐私权不承担责任,以及不合理使用隐私权损害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角度出发,分析家事采访和家事报道作品发布业务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新闻报道中大多数高频转述动词呈现一致性;中国媒体能够恰当使用言语和言语行为转述动词引出转述信息,对心理转述动词的使用相对不足;心理转述动词的使用说明报道者认为转述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国媒体使用此类动词主要用来表达普通民众的观点,体现普通民众与官方权威二者之间的互动,中国新闻在国际传播中需...  相似文献   

12.
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学界存在众多说法,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张洁认为调查性报道应该具备的要素是:记者独立展开调查、有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被掩盖的行为,揭露被掩盖的真相[1],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也有学者认为.除了揭丑和批评之外,系统地调查研究政府机构、政府企业以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痼疾和缺陷,也应该是当前我国调查性报道的一个分支[2].  相似文献   

13.
王成祥 《今传媒》2011,(8):52-53
通过分析广告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平衡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寻求媒体发展中,如何摆脱经济利益对传媒报道的束缚,保持报道的独立性,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反映公众意志,同时树立媒体良好形象,以品牌魅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4.
禄秦剑 《今传媒》2012,(8):55-57
通过分析广告对传媒报道的渗透及其消极影响。平衡媒体经营中经济利益与公共利益。寻求媒体发展中,如何摆脱经济利益对传媒报道的束缚,保持报道的独立性,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反映公众意志,同时树立媒体良好形象,以品牌魅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讨论媒体应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是什么?有观点认为,媒体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益,就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的媒体,都不可能去做违背自己国家的利益去做新闻报道.但实际上,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其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应当是符合整个人类文明和进步趋势的、传达普世价值观的"公益".唯有如此,才能让传媒自身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而推动人类进步.下面就试以美国媒体对HINI流感的报道态度和中国媒体对打假新闻的处理为例,说明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报道的“三公原则”,即:报道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报道内容系公众关心的公共事项且有事实根据。以及报道对象系国家公职人员或知名人士。在这三种情况下.只有证明侵权的媒体是出于直接的侵权故意.媒体才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7.
陈群 《新闻世界》2012,(4):11-13
市场化大潮对报业的新闻理念、报道策略和经营管理等将产生一定冲击,其中对报业公信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何使报业一方面放开手脚参加竞争,从而加快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不丢掉媒体肩上承担的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政府、传播业界和理论界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报道记者不出头露面较为好;什么样的报道记者直接出面更有说服力,这都涉及新闻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有的同行说得好:人称运用得恰当与否,对新闻写作的成败大有关系。因此,在新闻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新闻写作中最常用的是第三人称。这种写法是  相似文献   

19.
邱丹 《新闻前哨》2003,(4):42-43
如何掌握监督权与自身名誉权的平衡,避免侵权行为,并学会自我保护?有七种方法可借鉴。(1)运用“三公”免责原则“三公”原则即:报道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报道内容系公众关心的公共事项且有事实根据,以及报道对象系国家公职人员或知名人士。在这三种情况下,只有证明侵权的媒体是出于直接的侵权故意,媒体才应承担责任。司法机关在认定新闻侵权责任时,应充分考虑“三公”原则。(2)注意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新闻侵权诉讼一般运用过错责任原则,强调新闻报道的核实责任。权威机关消息来源具有确信性,如发生差错,新闻单位是不可…  相似文献   

20.
刘金林 《中国记者》2018,(1):115-117
执法活动中媒体跟拍经常涉及公民的隐私、肖像、名誉等。媒体跟拍不同于执法行为,也不同于普通采访,其具有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与公民权利出现冲突。为防止侵权,媒体跟拍中应把握基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平衡、遵循必要性、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疑罪从无"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