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化转型,当代中国学分化为主导学、高雅学和大众学。这三种学形态有层次高低之分,其中大众学处于最低层次,主导学处于中间层次,高雅学处于最高层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产品成为商品,学的效益决定其命运。主导学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学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学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学的衰落和大众学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随着人们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学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文学框架中具有特殊性。它是指反映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至今这段时期表现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学,并具阶段性,是由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及屯垦文学组成的共同体,具有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试论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及其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课是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一门课,能使人心平气和除去外界一切的浮躁。但在高校中,文学课的开设常常令师生疼痛,那么如何在高校中建设文学课?作者结合本专业韩国文学的特点,对此进行了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就台湾文学生态而言,无论是政治选情的一波三折,还是商业化、大众消费、资讯科技引来的声画网络,都使文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文学与政治、社会、经济生态的相互关系,包括文学派别的形成及其地域分布、文学报刊的繁荣与衰亡、台湾选战间接给文学造成的污染、文学会议主题的演变、两岸文学的互动,等等。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疆域     
文章梳理了“文学”一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古今演变,论证了关于文学的两种现代解答。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核心外延就是诗与小说。则以此为基点的文学理论建构,可能更接近艺术的规范,也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略论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法国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主要特征,即文学译介的时代性特征,文学译介的功利性目的,文学接受的本土化倾向,文学影响下的唯关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台湾文学杂志惨淡经营和多元竞争情况的造成,主要是面对市场经济,文学商品化成了最明显的取向,论为花瓶身份的严肃文学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就显得无足轻重。“社会解严,副刊崩盘”。在多媒体与网际网路等传播科技迅猛发展情况下,平面媒体的经营空间便严重受挫。但文学副刊的没落不等于文学的没落。文学副刊的式微,也不等于严肃文学已走到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0.
环境文学是在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基础上深化而来的,具有融合文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等多学科视角、思想、技巧、理论于一体的总体美学特征。环境文学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中国文学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反思和创作研究还一直非常薄弱。中国环境文学应该在借鉴和吸收欧美环境文学的传统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修养,突出环境文学的文学性,创作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环境文学史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末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对文学内部和文学版图造成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文学生产的技术层面——媒介因素为切口,从媒体的总体转换角度来对待文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文学演变的关捩点。文人的文学观念亦呈现出新旧对峙的过渡性。旧的一派以荀彧、吴质等为代表,坚守汉代文人的儒学文学观念;新的一派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使文学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标识于文人的价值观念中,且为之增添了为立德、立功、立言而立言的崭新内涵。这两种新旧观念的并存,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种新的学形态——网络学应运而生。网络学拥有诸多物质技术优势,可以成为最具活力的学形态,但当前网络学却处于尴尬境地。这种尴尬主要表现在:数量巨大,但精品匮乏;拥有极度自由的空间,题材却极其狭窄;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优越性,但作品样式十分单调;创作领域呈现沸腾之象,评论界却保持相对沉默;标谤为“另类学”,却又热衷于向传统学的“归顺”。形成当前网络学尴尬局面的原因:一是缘于创作群体学底蕴浅薄;二是缘于创作的游戏动机而非学追求;三是缘于人们对网络学特性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16.
提倡智性学是刘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刘勰认为,繁复、简洁、隐曲、显豁等是构成智性学的主要特征。中国学史上,孔子是智性学的早期代表。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地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参与建构祖国文学中,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香港文学从1949年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寻找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也是"南来"与"本土"从对峙逐步走向融洽的过程.但二者均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大陆同行借鉴和警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与创作基本同步的文学选本和文学选刊十分繁盛,它们具有强大的传播能量和文学评价上的效力,并且构成了当代文学作品经典化历程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着后来的某些经典化环节或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和监督这些文选活动,促使其更好地扮演"发现者"与"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沈健 《江苏教育》2013,(10):6-8
中学文学教育存在着文学主体不明或偏失的问题,对文学实态、文学生态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把握得极不准确。对当下世界范围里的文学更缺少应有的敏锐与感应。另一方面,对经典作家和经典文学理论的定位不准,对文学生态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存在盲视。此外,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功底、文学才情,无法与当下的文学生态构成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文学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受其制约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学趣味、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