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20世纪40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20世纪40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平话>是说书艺人讲说三国故事的底本,它在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出版,因此,罗贯中如果创作<三国演义>应当借鉴此书.但从<平话>的内容看,三国故事在元末明初还不够成熟,罗贯中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长篇小说和小说理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来.<三国演义>应当是宋元至明中叶的说书艺人们世代累积不断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4.
5.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传统的四大文学名著。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自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表现了魏蜀吴三国在激烈的政治军事角逐中的此消彼长,刻  相似文献   

6.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7.
范伯群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图书,获得了诸多奖项,是极为重要的中国当代学者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在该书基础上,范伯群、徐斯年、刘祥安三位作者选取了最杰出的通俗小说代表作,重点介绍,完成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一书。文章回忆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略》的选题诞生、外译立项、作者约请以及组稿交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9.
伏俊琏说:"宋元以来,俗赋并未完全消失,它是作为寄生的文体,附着在戏剧、小说等其他通俗文艺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赋配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推进,按照自身的特征,以雅赋和俗赋两种形式参与叙事,为其生存延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戴昕 《中学文科》2007,(7):107-107
一次音乐欣赏课前,一位男同学跟我说非常想听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他的这个要求给了我提了个醒:本节课我要和同学们一起了解的是《音乐的美》,其中有一首肖邦的《夜曲》,而这首乐曲和周杰伦的《夜曲》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用这首歌曲导入新课,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于是,我临时决定改变导入方式,调整上课程序。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2.
明清通俗类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仅以《别头巾文》为例,即可见其一斑。与《金瓶梅词话》中别头巾文相关的文字屡次出现在明清通俗类书中,《绣谷春容》《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解人颐》等书中均有刊载。将相关文字列表予以比较,并稍加解析,可以认为通俗类书中所收《别头巾文》,除《山中一夕话》外均无作者署名,此文系无名作者所为,而《山中一夕话》中所署"一衲道人"系出版商或增订者笑笑先生伪托。《山中一夕话》中的祭头巾诗,是笑笑先生"删其陈腐,增其清新"增订上去的。  相似文献   

13.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揭示"襄阳会"故事的史实依据,梳理故事传承积累的过程之后,对元杂剧、元平话作品中的"襄阳会"故事作了比较分析,进而论证《三国志通俗演义》对这一传统故事的继承与超越,说明这部长篇小说虽然是"世代累积型"的,但它的写定者罗贯中的艺术创新之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俗文》是研究我国古代方俗语词的重要材料,陈建敏在《〈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文选取了其中的六个词语进行研究。对陈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借鉴陈文的研究方法,增补考释九个词语:矬、踒、眙、痏、欶、撚、潷、焫、犍。  相似文献   

16.
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趣味的求贤桥段,成功刻画出刘备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因此赋予了三顾茅庐高雅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俗编》黄侃评语中有许多"当作某"术语。对"当作某"内容作疏证,分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语言文字内容,对于深入理解文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黄侃的语言学学术思想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谯周虽是一个陪衬人物,但小说通过描写他在谏阻诸葛亮北代和劝以后主降魏等事件中表现出的客观务实的性格特征,赋予了他独立的形象意义。这一形象蕴涵着小说作对传统化之道德轻功利的价值取向所作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