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调查了324名小学生遭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心理虐待与忽视现象,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儿童和阴性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和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与孤独感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并且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情感虐待和忽视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潜在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6名儿童母亲进行测查.结果 发现:(1)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相关;(2)情感忽视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亲社会行为和内化问题间起中介作用;(3)情感虐待在母亲抑郁情绪与儿童内、外化问题间起中介作用.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探索家庭因素对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805名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流动青少年感知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母亲比父亲采用更多过度保护和关怀的教养方式,而父亲比母亲更多采用冷漠拒绝的教养方式。(2)父亲的"冷漠拒绝"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是影响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的重要诱发因素;母亲的"关怀"是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减少的重要预防因素。(3)家庭经济、父母学历和流动青少年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和外化行为问题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相比家庭经济因素和父母学历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对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其中,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是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母亲关怀是流动青少年外化行为问题减少的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虐待易导致成人后精神障碍的高发生率.儿童期虐待主要类型有性虐待、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儿童忽视与儿童虐待常被混淆,但二者在发生的前提、特点、产生的影响以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两者都是构成儿童创伤的因素.童年虐待对儿童造成的短期影响主要是躯体虐待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行为和心理病理问题;童年虐待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可能会产生焦虑障碍、分离症状性、抑郁、边缘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母亲心理控制和青少年外化问题的关系,以及青少年情感自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母亲心理控制问卷、青少年情感自主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和青少年违纪行为自评问卷对331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化问题与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情感自主呈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情感自主在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子关系对母亲心理控制与情感自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在近几年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背景和行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面综述了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干预对策:在家庭中,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并经常与孩子谈心;在学校里,学校应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助资金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并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动向;从社会方面,政府部门应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做好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父母忽视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教师关怀行为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和青少年自评量表对5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忽视对初中生内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忽视与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关怀行为在父母忽视与外化问题行为间存在调节作用。由此,父母应重视自己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教师的关怀行为可以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帮助青少年提高个人成长主动性,能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9.
童年期虐待是指对儿童具有抚养、监管和操纵权的人,对儿童做出的足以对其健康、生存、发展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一系列行为。由于其发生率高,负面影响严重且持久,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童年期虐待的发生受到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和家庭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作为一种极端负性的早期人际经历,童年期虐待是青少年内化(如焦虑/抑郁、退缩和躯体主诉)和外化(如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心理健康问题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遭受虐待后个体通常会产生有关自我和他人的非适应性认知,Young的图式理论和相关研究揭示了非适应性认知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之间所发挥的中介机制。有鉴于此,在应对青少年内外化心理健康问题时,亟需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关注,具体可采取以下教育干预策略:一是防微杜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童年期虐待的发生;二是亡羊补牢,深入挖掘保护性因素,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构建积极的同伴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638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际压力问卷(IS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分别测量青少年的人际压力、心理弹性和冒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际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3%。因此,人际压力既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冒险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对冒险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450名3~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沟通和家庭优势对女童内化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沟通和家庭困难对女童外化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沟通对男童内、外化问题均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功能发挥越好,儿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同伴接纳对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武汉市三所小学选取478名五、六年级的流动儿童,运用同伴提名法、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儿童版(MVS-c)、自尊量表(SES)、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CB)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物质主义价值观、自尊、外化问题行为四者均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对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很强的直接预测作用,也会通过物质主义价值观和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还会通过自尊、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力导向治疗性团体和问题导向治疗性团体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筛选出的240名学生分别纳入动力导向团体组和问题导向团体组。两组均为120人,按12人/组,各10小组;每小组每周一次团体心理治疗活动,每次120分钟,共10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10周末、干预结束第3个月末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10周末,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动力导向治疗性团体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8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问题导向治疗性团体因子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结束3个月末,两组间各因子分比较,动力导向组9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问题导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力导向治疗性团体在干预10周末与干预前、干预结束3个月末与干预10周末、干预3个月与干预前组内各因子分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问题导向治疗性团体在干预结束3个月末与干预第10周末组内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10周末与干预前、干预3个月与干预前组内各因子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力导向治疗性团体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问题导向性团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长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留守中学生自我控制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认知重评和内化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情绪调节量表(认知重评部分)对42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发现,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随年级升高显著增多;自我控制的冲动系统不仅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还可分别通过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内化问题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认知重评和内化问题行为在自我控制的冲动系统与留守中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使用儿童期情感虐待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从辽宁、河南、山西等省选取大一到大四共8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显示:(1)不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情感虐待(T=9.292,P<0.01)、心理韧性(T=9.876,P<0.01)、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T=9.497,P<0.01)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全体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和儿童期情感虐待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01),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01),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01);(3)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情感虐待和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β=-0.178,P<0.01)。得出心理韧性可调节了儿童期情感虐待与留守经历大学生故意与非故意伤害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贵州省1194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孤独感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初中生孤独感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孤独感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内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且丰富与补充了问题行为的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青少年阶段的异性交往,又是实现其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链条.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问题行为的高危人群,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98名青少年被试进行家庭功能、情绪智力及问题行为的测查,并从情绪智力这一视角,深入探析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预测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情绪智力中的自我情绪调控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是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学业拖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儿童虐待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和认知融合问卷对73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特质焦虑在童年期虐待与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中学生暴力遭遇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暴力行为量表(MSSVBS)的暴力遭遇分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山东省和山西省5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遭遇心理暴力和躯体暴力上均显著多于女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高二年级学生暴力遭遇频率最高,问题行为得分也最高.实验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在中学生暴力遭遇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